[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韩偓:不为贰臣 潜隐南安

2018-07-13 15:52:4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韩偓墓前有修葺碑记和文物保护碑

乱世之中 赋诗呐喊

韩偓虽然年少早慧,却到了龙纪元年(889年)二月才考中进士,入仕后累迁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进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等。“翰林学士承旨”简称“翰林承旨”,其实就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在唐朝又被称为“内相”,不仅肩任起草诏令之职,而且在禁中职掌机密,权任尤重。韩偓在任内“公忠正直”,为唐昭宗所倚重,无奈当时权臣、宦官、强藩把持朝政,韩偓为他们所嫉恨,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乾宁二年(895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要求担任尚书令遭拒,“由是怨朝廷”,借口南衙北司之争,联合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及镇国节度使韩建,“举兵犯阙”。叛军攻入长安,欲废昭宗,另立李保为帝。这时,有“独眼悍将”之称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军南下勤王,讨伐王行瑜等人,兵势进逼京师。战争异常激烈,加入争斗的军阀也越卷越多。李茂贞的义子、右军指挥使李继鹏欲劫昭宗到凤翔(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不料被中尉(即神策军的头领)刘景宣与同州节度使王行实获知,他们则想劫皇帝到邠州,双方人马互相厮杀,宫中大乱。捧日都头李筠与韩偓等,护卫昭宗逃出京师。

等到李克用平定叛乱后,韩偓写下《乱后却至近甸有感》,以诗纪事。诗云:“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夜户不扁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关中忽见屯边卒,塞外翻闻有汉村。堪恨无情清渭水,渺茫依旧绕秦原。”现代诗人陈继龙在《韩偓事迹考略》一书中解释称,此诗将李继鹏比作“狂童”,而当时京师内随昭宗出奔而暍死者人数众多(见《资治通鉴》),故谓“比屋”“旅魂”。战争过后,十室九空,触目所见,惟有荒草。京师士众避乱甚至到了塞外,故有“汉村”,真是物是人非。最后“堪恨”二字,寄寓了韩偓无限的感伤。

此后,韩偓自觉在乱世之中也不能失去呐喊,于是紧握笔刀,用一首首诗篇记载下宫廷内斗、逆臣叛国、兵连祸结的现实,如《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中秋禁直》《辛酉岁冬十一月,随驾幸岐下作》等,这些诗篇也道破了山雨欲来的时局。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