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市政建设 承托泉州城的文明

2018-07-19 11:13:01 柳小玲 田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改造前的温陵路(黄金良摄于1986年10月)

检验一座城市的文明,一场雨足矣

这个定义里的文明是可见的:路面干净地倒映着城市的容颜,行人的裤脚湿了却不肮脏,街道湿滑却不积水,交通虽慢却不堵塞。水汽中的灯火璀璨,街角熙攘或宁静,城市张扬着一种自顾自地本真美丽。

承托起这份文明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道路、管网、路灯、水电,园林绿化、防洪排涝、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就是这些日常到被人习惯性忽略的这些细微,在构建文明的底座。

借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契机,我们一起回顾细数泉州城市建设的成长,夜幕下伴你回家的路灯光,雨幕里护你前行的排水管道,骄阳下为你撑起大片阴凉的行道绿木,繁忙中给你休闲休憩的公园小站,都是今天的主角。

一棵树的选择 见证一座城的成长

把一座城比作一个人的话,园林绿化便是这座城的妆容,哪里淡妆哪里浓抹,都是一门学问。

泉州的这门学问,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园林风景科科长庄国明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1993年,庄国明22岁,一毕业就加入泉州园林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泉州的绿化,给庄国明的第一印象是芒果树。“行道树选择很单一,种芒果树是因为它抗风性强。”庄国明听老一辈园林工人说起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道路绿化只有两条,一条中山路,一条新华路,前者种天竺桂,后者种芒果树。直到上世纪80年代,温陵路开始绿化,才种上芒果树。

投身参与泉州园林绿化25年,庄国明亲见这座城在“妆容”上变得越来越美。比如,道路绿化的物种选择更多样、更丰富了,与泉州文化底蕴息息相关的刺桐树、符合滨海需求的强抗风性盆架子树和香樟树等,入选为行道树,种在了田安路、刺桐路、丰泽街、东湖街。

以泉州最美道路、园林景观路典型代表“刺桐路”为例,2001年前只是简单种植芒果树,2001年第一次提升,在保留芒果树的基础上,以种植刺桐树为主,道路中分带搭配灌木乔木进行花化彩化。2011年,刺桐路开始白改黑沥青化改造,园林绿化也同步配套提升。“树形优美的柳叶榕、香樟树,搭配美观典雅的黄、白玉兰花,与凤凰木、珊瑚刺桐、鸡冠刺桐等花色鲜艳的开花乔木相得益彰。”庄国明参与了2011年的这次提升,树种搭配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很讲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才能尽可能给城市面貌带来美的享受。

庄国明加入泉州园林的1993年,东湖公园仍在建设,这是泉州首座综合性城市公园,第二年春节正式开放。公园深受市民喜爱,也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大,近两年,中心市区在美化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庄国明一同参与了一批批口袋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的建设工作。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