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永春外碧村河床疑现“廊桥遗迹” 待进一步考证

2018-07-20 10:18:22 刘燕婷 黄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村落河床 疑现“廊桥遗迹”

位于永春外碧村,推测早于800多年的东关桥,待进一步考证

永春外碧村村民清理河床时挖出沉水松木,疑为廊桥遗迹

东南网7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黄谨 文/图)永春外碧村沿着湖洋溪分布两岸,枯水期时节,宽广的河床裸露,在河床中央,有几处积水潭散布在绿草茵中,水面下是一截截整齐排放的松木,约有两平方米。而在湖洋溪邻近村委会的一侧岸边,有两块大石,大石中央都被凿出了圆柱状的空洞,也积满了溪水。

“传说这是宋以前的廊桥遗迹,比东关桥历史更久远。宋朝时,有一年发大水,廊桥被冲毁,木头被人捡拾起来,用来建设东关桥。”70多岁的村民陈祝新和在河床上割草的另一位村人,指着这几处潭水说,这些是廊桥以往的桥基。

外碧村的湖洋溪水域,正在建水上游玩场所,这些天在清理河床时,这几处水潭露了出来。老人围着水里的松木,说着廊桥的旧时传说。

已到中年的陈进国小时就曾听父亲讲过廊桥的故事,他想知道这里是否真为廊桥旧址,也想寻找了解这座桥历史的读者。

您若知晓,欢迎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

“睡木沉基”的水潭 村民曾来打捞沉木

湖洋溪上的这几个水潭和石空洞,从溪水紧邻村委会的一侧开始,延伸到河床中央,以横跨溪流的直线方式排列。

“60年前,我10岁左右,就常看到这些有沉木的水潭,也好奇来看过好几次。”陈祝新说,上世纪50年代,外碧村正在建设水电站,需要建筑的材料,当时在这里当班建设的村人,就曾到水潭里挖松木。村民李金木参与过建设,也来这里捞过木头。村里几乎人人都曾听老一辈讲起过,这里曾经有座廊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陈进国,生长在这村子里,身为历史学博士的他,常回乡来研究这几处水潭。“这是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建起的桥墩,一般在淤泥的浅滩里,先用松木一层层交叉沉入浅滩没入水中,松木在水中可以不腐,而后再在木头上方架设石墩。”

他说,用这样的方法做成的桥墩很坚固,也是古代造船技术的一种延伸,距离这里大约2公里,处在下游的东关桥也是用这种方法建成。

水潭确认为桥基 是否廊桥有待考证

这里是否曾经有过廊桥?除了凭借村人一代代口口相传,陈进国更想为此找到确切的证明。

“永春有一条经过外碧村的古官道,是唐宋时期的,石头路宽一米多,通往泉州,可去仙游。古官道横跨这条溪,村里目前还保留有一段古官道,而连接溪两岸古官道的,就是这座桥。”陈进国说,《永春县志》有记载,古代的湖洋溪有很多渡口,外碧村就有渡口,村里有陶瓷作坊,人们通过古官道和后来的水路,往外送出陶瓷和山上的林木。“这里有桥基的遗址,也有连接千年古官道必需的交通历史,我推测,这座桥是存在的,而且历史要比东关桥久远。”

为了探究这一处桥史,永春博物馆馆长曾汉祥前天专门到村里考察。他说,水潭确为桥的桥基,松木在水下,一层层交叉垒起,四周打好框架固定住松木。

对于村中传说的宋代廊桥,曾汉祥觉得,还有待考证。“这里的千年古官道,是横跨溪水,连接到南安五台山的。这座桥,有可能如村民所说的,比1145年建成的南宋古桥东关桥还早。但至于是不是廊桥,就很难界定了,我要再从古籍里头去寻找,是否有相关的记载。”他说,这座桥,是永春与外部相连接的一个节点,对当时的陆路交通,有一定的意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