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市区许厝埕里旧时光:工艺大院荟萃熠熠“星光”

2018-07-26 11:21:44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座通体粉色的哥特式建筑可是泉州的“网红教堂”

许厝埕25号

粉色“网红教堂” 泉州必“打卡”景点

许厝埕中段的泉州天主教堂,是很多人来泉州必“打卡”景点,这座通体粉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也是频频亮相微博、抖音的“网红教堂”。

踏入嵌着黄金十字架的铁门,一座三层大楼气势恢弘,穹顶高塔傲立,给人精雕细琢、庄严肃穆之感。拱形的门与窗,立面上的雕饰,处处显露出古朴的美感。教堂可容纳1000多人,是目前泉州市区唯一的天主教宗教活动场所。

据介绍,元朝时教皇使者抵刺桐港往东传教,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泉州建立中国第二个主教区“刺桐主教区”。清代时由于“礼仪之争”,教会因被认为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而被禁绝。鸦片战争之后,天主教再度传入泉州。

泉州天主教堂神父、市政协委员林勇泉介绍,这座天主教堂究竟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资料显示,教堂是1926年由神父斯拉宾·莫牙设计、教徒陈光纯捐资建设的,当时占地15亩。

陈光纯是旅菲华侨,也是天主教徒,他献出大部分房屋作为天主教会启明女校校舍,并承担全部办学经费。当时,莫牙神父兼任校长,学校教员20多人,师资力量较强。抗日战争期间,此地一度出租给纺纱厂,教堂搬迁至许厝埕启明女校二楼。

林勇泉神父介绍,由于教堂曾被严重破坏,2001年,教会重建教堂,历时三年落成,目前泉州及周边地区的信徒都来此参加聚会。

许厝埕18-1号

国营花巷粮店 见证时代变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花巷尾端的国营花巷粮店,对很多人而言是个特殊的存在。计划经济年代实行供给制,远近居民购买粮食的指定地点就在这里。

“要填饱肚子,粮店是一定要去的地方,所以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市民曾荣谋说,票证时代买米要粮证,买油要油证。他作为家中长子,排队买米的任务就落在他身上了。每次买米父母总要叮嘱“千万别把粮证丢了”,因为补办证件麻烦,没有粮证没饭吃,还得找人借米。

如今,花巷粮店所在的两层楼已人去楼空,这里将被拆除,要建一座街心公园。曾在粮店工作20多年的蔡玉卿难舍老店,把已转为个体经营的粮店搬迁到许厝埕,把这份记忆沿袭下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