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暑期溺水事故频发 敲响安全警钟
在晋江围头金沙湾,一些小孩子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就下海玩水。
6月26日,鲤城区一工地工人的小孩因溺水不幸身亡;7月21日,一名来自四川的男孩在泉州市区笋江桥下溺水被救……近期,国内接连发生多起溺水事故,再次敲响暑期安全警钟。如何保障学生,特别是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暑期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溺水事故缘何频发?如何尽量避免这类悲剧上演?一旦不慎溺水该如何处置?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一些危险水域,并采访相关部门和专家,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孩子们织牢安全防护网。
(记者 吴志明 张晓明 文/图)
回顾篇
溺水成中小学生 安全“第一杀手”
7月21日16时30分,三名来自四川的男孩结伴到泉州市区笋江桥下玩,其中一名10岁男孩不慎落入江中,所幸被一名游泳的市民及两名泉州市冬泳协会水上救援队队员及时发现并救起。
7月6日,12岁女孩宋某在济南南部山区西营镇积米峪水库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
7月5日,南昌7岁女孩随父于小区露天泳池游泳,从泳圈滑落后未及时被发现,不幸溺亡。
6月28日,4名福州闽侯祥谦镇初中生在一处大水塘旁边游玩,一人不幸溺亡。
6月26日,在厦门同安卿朴村西溪水域,3名六年级男孩相约下水游玩,1人不幸溺亡。
6月25日,安溪参内4名男子相约到大龙湖捕鱼,16岁的王某由于水性不佳溺水,23岁的堂哥下水施救,双双溺亡。
……
据统计,溺水事故主要集中在暑期、节假日和双休日,以外来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群体。
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溺水是危及中小学生安全的“第一杀手”,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放假期间。在往年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各种非正常死亡人数统计中,溺水事故死亡人数几乎占了非正常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笋江桥下水流湍急
析因篇
家长疏于照料 孩子安全意识弱
为什么夏季溺水频发?市冬泳协会水上救援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笋江桥下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溺水甚至溺亡事件,其中大部分是来泉务工人员的子女。该负责人分析,暑期酷热,这些孩子生活居住环境相对较一般,加上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照料,孩子就选择结伴外出寻找清凉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成了他们的首选。小孩子的安全意识不足,辨识能力弱,就容易贸然接近或进入水域,造成意外。
市民李先生则表示,江河溪流、山塘水库是溺水发生的主要场所,个别地方无人监管,安全设施不足,也是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调查篇
危险水域相连 小孩浑然不觉
地点:中心市区泉州大桥、顺济新桥、笋江桥上下游数公里水域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晋江沿岸危险水域、废弃石窟、各地海边,发现不少安全隐患点。
在中心市区晋江两岸,从笋江桥至顺济桥,分布着五处游泳点:笋江桥南端、洵浯社区穹桥游泳点、新桥溪游泳点、顺济新桥南端及顺济新桥北端。水上派出所绘制的示意图显示,泉州大桥、顺济新桥、笋江桥上下游数百米均为危险水域,其中,顺济新桥和笋江桥两桥南端水域又为溺水事故多发区。
26日,记者沿着江边道路,实地走访了这段长约4公里的河段。在笋江桥和顺济桥南端,各有一个冬泳队基地,在此游泳的人特别多。下午5时许,笋江桥下岸上水中都是人,男女老少都有。“很多小孩子结伴前来,我们都会重点盯防,他们不知道这边的危险。”据泉州市冬泳协会水上救援队队员肖金勇介绍,他长期在此处游泳,平时经常看到来泉务工人员携带孩子前来游泳,但大多没有防护措施。这一带水流湍急,且有漩涡,水势变化多,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几年下来,救援队已经救起了数十位溺水者。
黄龙大桥南面桥底同样也有不少人游泳,这里是泉州市冬泳协会的游泳基地之一。泉州市游泳协会的吴序炼介绍,上游水闸放水,以及每天涨落潮时,水流都很湍急,容易产生漩涡,稍有不慎就有溺水的危险。在鲤城区浮桥街道黄石社区附近,这里水流较缓,无水底流沙,游泳者众多,但金鸡闸放水期间,水流流速会加快,危险也随之而来。
警示标志挡不住泳者
无视警示标志 任由孩子戏水
地点:沿海月亮湾、西沙湾、金沙湾
28日下午3点多,记者驱车沿着沿海大通道从金沙湾来到惠安路段,沿途见到不少“严禁下水”的警示标志,但仍有不少人无视提醒,贸然下水游泳。
在月亮湾和西沙湾,太阳仍然火辣,但海边已经有不少市民在游泳、戏水,其中有不少小孩子。许多小孩子站在距离沙滩一二十米的海里玩水,身上没有佩戴任何救生器具。张女士来自四川达州,在台商投资区一家公司上班。她表示,今年暑假,在老家就读三年级的儿子也来到台商投资区,“一直念叨着要到海边玩,厂里经常加班,今天好不容易休息,带他和几个同事的孩子一起来这边玩。”被问没有带救生器具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张女士笑着说:“不会吧,我们大人不就在旁边看着吗?”
在金沙湾,下海玩的小朋友中,有不少同样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有的则只带了游泳圈。围头海上义务救护队队长吴聪敏表示,游泳圈与救生圈执行的国家标准是不一样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它具有很多附属功能;而游泳圈被定义为水上玩具,执行的只是玩具标准。游泳圈容易破损漏气,塑料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因此,如果是在游泳馆的浅水区,给孩子使用游泳圈戏水玩耍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到深水区或者海边、湖边等危险性不确定的地方,最好用质量好一些的救生圈。
救生队员在崇武西沙湾巡逻
救生队员巡逻 守护游人安全
地点:沿海西沙湾、金沙湾
在崇武西沙湾,不少穿着橙色衣服的救生队员,携带着救生器具在现场来回巡逻。据了解,这是崇武海上救生志愿者大队的队员。该大队负责人李志煌表示,2008年他们获批成立崇武海泳协会,自己筹资修建了三层协会大楼。崇武海上救生志愿者大队2012年8月份成立,他们将会员分成六组应急救援组,和崇武边防所官兵共同守护在西沙湾及附近海域。
在金沙湾,记者同样看到了救生队员忙碌的身影。围头海上义务救护队队长吴聪敏表示,2010年,他们组建了海上义务救生队,2012年海上救生队加入围头村义工协会。目前他们每天早上8点上班,12点下海巡逻,实行轮班制,分成海上巡逻组、劝导组和机动组,旅游高峰期每天中午12点到晚上7点半守护在海边。
积水深不见底 护栏形同虚设
地点:晋江永和镇周坑村附近废弃采坑
28日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晋江永和镇周坑村附近一处山头,见到了一处废弃采坑。记者踩着几厘米厚的尘土来到废弃采坑旁,沿路并没有看到警示标志。采坑旁没有围栏,现场也无人看管,坑内绿幽幽的积水深不见底。站在高处仿佛置身悬崖边,令人不寒而栗。记者绕到采坑的另外一面,才见到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废弃矿区,严禁靠近,禁止攀爬,下水游泳。”距离采坑三四十米的地方,是一家石材厂,里面有工人正在作业。
在周坑村第三卫生所附近一家石材厂旁,记者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废弃采坑群。四个废弃采坑紧挨着,深度从数十米至近百米,其中三个坑底都有积水,深不见底。四个废弃采坑中间立着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废弃石窟,水深危险,严禁靠近,严禁游泳”。采坑周边立有高约1米的铁护栏,但护栏经过风吹雨淋,有的已锈迹斑斑,有的弯曲变形,有的则缺口很大。记者还看到,这些废弃采坑周边都有数量不等的钢筋楼梯通往坑底,小孩可以爬进去。
一位附近居民表示,他们如果看到有孩子要去废弃采坑群,会及时制止,但并不是所有孩子要进入他们都能够遇到,“所以相关部门还是采取措施对这些大坑进行处理,才是根本。”
中心市区周边部分危险水域(姜贝 张晓明 制图)
提醒篇
加强安全教育
市区某小学王老师表示,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会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暑假期间,家长在家里更应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认识危险的环境;禁止孩子去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池塘、河流等水域玩耍游泳。平常不妨多陪陪孩子,如果孩子有游泳意向,最好带孩子去正规的游泳场馆游泳戏水,这样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还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避免孩子去不安全水域。
孩子外出时,家长要详细了解孩子的去向,清楚孩子和谁在一起,与孩子沟通好回家的大约时间。要明令禁止他们靠近野外水源,更不可擅自下水游泳。
市冬泳协会水上救援队相关负责人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禁止孩子私自或结伴去野外水域玩水或捉鱼虾等;不要让幼儿脱离监护视线单独在泳池玩水;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游泳馆游泳;未成年人参与水上游乐项目,必须有成年人带领;乘坐观赏船、游船等,务必要穿好救生衣;如要上下船,要遵守秩序,不要在船上打闹、戏水,以免落入水中。
传授救生技能
“要从根本上杜绝溺水事件,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救生知识,让大家都学会救人和自救。”市冬泳协会水上救援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旦落水,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在水中要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如果在游泳时腿部肌肉抽筋,切记不要惊慌,使劲蹬腿并呼救,努力往浅水区移动。
如果遇到同伴溺水,可在附近寻找长木棍、绳索或者易于漂浮的木板扔向水中,不要盲目下水救人,要及时大声呼救并拨打110。救起溺水者后,要做好急救措施,先清理呼吸道异物,随后立即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并及时送去医院抢救和治疗。
举措篇
教育局:下发紧急通知 加强安全提醒
防范孩子溺水,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和监管。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早在今年4月份,该局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工作措施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个学校积极利用泉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在线防溺水安全教育。此外,通知还要求再次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一次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工作大家谈活动。要特别做好6-14岁小学生、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范学生溺水和水域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7月28日,市教育局再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的提醒。
“学校的安全教育固然不可少,家长的安全意识也十分关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土局:回填废弃石窟 设置防护设施
据市国土资源局2013年一项统计,全市共有废弃采坑246个左右,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南安、晋江、泉港和南安等地。其中,晋江市有60多处废弃采坑,南安79多处,泉港40个,石狮11处,晋江主要分布在永和、东石、英林和龙湖四个镇。
泉州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李科长表示,对于废弃采坑,他们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设置安全防护栏、安全警示牌等,同时采取措施,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在废弃采坑等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面,除了政府主导外,他们还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主动参与,“不少废弃石窟经过填埋、治理,变成了人工湖、篮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