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摘得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的幕后:让森林走进城市

2018-08-29 08:14:1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打造“山城江湾”相融绿地格局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穿行在泉州城里,但见一街一树,步移景异,古城墙上的爬山虎、道路两侧的绿化树、公园里四季芬芳的鲜花……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建设的推进,“森林泉州”的美丽图景逐步呈现。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普惠民生的公共福利事业。”林华伟介绍,以晋江为例,20多年前,这座地少人多的滨海城市,仅有一座敏月公园。2009年,民营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晋江,开始有意识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发展经济要与绿化相适应”的理念,每年植树造林超过1万亩。不仅如此,晋江更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黄金地段,开辟出大地块,进行“绿肺”建设,位于晋江主城区北大门入口处(即梅岭街道与池店镇的交界处)的“绿洲”公园,便是一个典范。这座位于晋江市中心的公园,所在地块若拿去搞房地产开发,至少能挣20多个亿,然而,当地政府却投资近2亿元,打造大型城市公园,并邀请市民认种园内苗木,播种一片“同心林”。如今,晋江已建成世纪公园、八仙山、竹树下、罗裳山、安平桥等多个大型公园。2013年,晋江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是较早一批得此殊荣的县级市。

“晋江并非林业大县,但林业工作却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独特的‘晋江经验’,也是全市创森工作的一个缩影。”黄国勇回忆。

以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为载体,泉州大力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和生态敏感区绿色质量提升工程,逐步完善“山、城、江、湾”相融的绿地格局,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创建期间,全市新造林面积22205.47公顷。同时,通过连续3年向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赠送珍贵树种苗木1.2万株,补助150个村种植珍贵乡土树木,引导乡土树种回归;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乡村风景林”建设,完成乡村生态景观林149个片(村),面积1834亩,建设省级示范绿色村庄12个,累计完成绿色村镇绿化3.35万亩;建成森林公园38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2处,市级1处,县级14处,总面积38273.26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47%,森林人家有59处,其中,滨海森林人家休闲游路线被评为全省8条最受群众喜爱的“绿色之旅”特色线路之一;实施高速公路两侧一重山生态修复6995亩,在山美水库库周建设水源涵养林6022亩。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山水相连、林城相拥、林网相通、林居相依、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

林下经济成“绿色生产力”

森林城市建设,除了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还包括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近年来,泉州以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花卉苗木基地、林下经济基地、设施林业、近自然经营等11个工程,基本形成以油茶、毛竹、花卉等产业基地,铁皮石斛、金线莲等林下种植基地,棘胸蛙林下养殖基地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十几年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尤以永春制香产业及德化棘胸蛙林下养殖最具亮点。

林华伟兴奋地告诉记者,前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18年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15家园区入列,国家永春香产业示范园区榜上有名。“过去,永春蔑香产业就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林华伟介绍,2007年开始,永春县依托这一优势资源,积极建设永春蔑香产业城园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香产业绿色融合发展,通过转型升级,现已形成加工制造、贸易、服务等全产业链。

而在森林覆盖率78.4%的德化,林业产业亦呈现出其地域特点。当地在保护好森林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生态资源产业化,探索“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养殖棘胸蛙等,形成特色林下产业,其中,棘胸蛙已成为国家林下经济产业的特色产品之一,并在2017年底在北京举办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论坛上高调亮相。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增加林业产业附加值的同时,实现了森林生态的有效保护。”林华伟表示,如今,林下产业已经成为泉州的“绿色生产力”。一组来自林业局的数据显示,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实施林下经济基地建设2.83万公顷,推动林药、林菌、林花等林下种植业和林蛙、林禽、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快速发展,林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38.9%。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