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明王朝的古碑 讲述泉州知府宁死不屈故事
2018-10-12 11:00:0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邓茂七为首领的起义军兵犯泉郡,泉州知府熊尚初在明知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统军前往阻拦,最终兵败古陵坡遇害。 |
丹心庙即为国殇宫,是人们奉祀熊尚初的宫庙。 邓茂七揭竿起义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山东已经发生打着白莲教旗号的民变事件,史称唐赛儿白莲教叛乱。这次民变事件虽只持续几个月,却暴露了当时百姓税收重、徭役多、生计艰难的社会弊病。虽然朝廷在事变后,采取了减免税收、抚恤百姓的诸般做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并未从根源上阻止地方官员、豪绅联手对百姓进行压榨。 正统九年(1444年),福建参政、左布政司宋彰,勾结土豪劣绅以“矿盗日炽”为由,将浙江矿工叶宗留与王能等合伙开办的宝峰银场兼并为官办银场,并大幅提高地方银矿课税,从而引发轰轰烈烈的叶宗留矿工叛乱。矿工起义尚未平息,正统十三年(1448年)2月,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人邓茂七又在福建沙县领导佃农起义,与叶宗留遥相呼应。 这位邓茂七说来不简单。他原名邓云,为人“勇悍自智”,年轻时常有豪侠之举,有着“易燃易爆”的个性。据说他早年在建昌一怒杀了当地欺压百姓的豪绅,才流亡到了沙县。为了掩人耳目,邓云改名邓茂七,但不改的是那颗侠义之心。在沙县,邓茂七被推举为地方“巡警总甲”,按常理,他原本应是地方官府用来威慑老百姓的一把“利器”。可当邓茂七发现沙县佃户长年累月遭受官吏、劣绅的联手剥削,早已苦不堪言时,他却义无反顾地号召佃户起来反抗,拒绝缴纳无理的苛捐杂税。沙县县令于是派兵抓捕他,事态愈演愈烈之下,最终转变成了一场起义——邓茂七为保自全,带领佃农杀了沙县巡检和县令,此时的他已无退路,遂“刑白马,歃血誓众,兴兵反”。高举义旗,邓茂七自立为“铲平王”,公开叛乱。 |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