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在红寺堡感受葡萄酒文化

2018-10-12 14:30:4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罗山酒庄独有的风姿吸引游客

核心提示

东西协作,闽宁情深。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发建设20周年。20年来,红寺堡区23万移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生态绿洲,特别是在闽宁对口帮扶协作下,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庆前夕,在闽宁协作22周年之际,应红寺堡区的邀请,泉州市委宣传部一行和媒体记者来到了这片曾经的荒漠,感受红寺堡区优美的环境和自然风光,品味独特的葡萄酒文化。

□本报记者 曾广太 通讯员 邱艺龙 文/图

风光秀丽的移民新区

红寺堡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1998年开发建设,2009年设立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1街道65个行政村5个城镇社区。累计开发耕地70余万亩,搬迁安置移民23.3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

红寺堡境内铁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见证了上古先民拓荒垦殖之盛况。夏商时代为雍州辖地,牧野千里,羌戎等游牧民族在此安居。秦汉时期,分属北地郡、安定郡,部分关东移民迁徙至此。后为西夏王朝辖制腹地,多民族融合聚居。红寺堡之名,见于有明,是明庆王就藩封地,为军事要塞,有大小烽堠24处。庆王朱栴陵墓位于罗山东麓,地处今太阳山镇周新村以西,占地30余平方公里,陵区被称作“宁夏明代博物馆”,1988年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东南26公里处的罗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宁夏第三座大山和中部干旱带最大的水源涵养地,群峰叠翠,风光秀丽,素有“荒漠翡翠”“瀚海明珠”之美誉。罗山富含珍贵树种的森林,近百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稀有而珍贵,具有极高的保护、观赏和研究价值。茂林深处的云青寺,建于宋代,已有800多年历史。罗山脚下的新庄集移民旧址、航空旅游基地、万亩葡萄观光园等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佳地。因连续承办了5届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罗山飞行营地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罗山航模基地被命名为“精品体育赛事”“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罗山飞行营地”和“中国科技体育(航空模型)训练基地”。宁夏移民博物馆成功跻身国家AAA级景区,集中展示了宁夏古今移民全过程,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红色旅游线路和宁夏“黄河金岸”旅游圈一处独特的景观。

红寺堡区历经20年的艰苦创业,23万移民昂首阔步、务实苦干,创造了“荒漠变新城、沙丘起高楼”的伟大壮举,在亘古荒漠上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开发史诗。如今,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生态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移民新区正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傲然崛起。

红寺堡民风纯朴,风光优美。

推进葡萄“全产业链”发展

产于北纬38°的美酒,不止在“红酒之都”法国波尔多,还有中国宁夏红寺堡。红寺堡位于北纬38°世界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少,土壤透气性好,境内无污染源,葡萄酒果香浓郁而极富个性,口感均衡协调,余味长而优雅,品质可与波尔多的葡萄酒相媲美。2011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批准,红寺堡产区被纳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并被世界OIV组织评为宁夏优质酿酒葡萄明星产区的精品区。2015年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红寺堡“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称号,中国葡萄酒市场白皮书发布会组委会授予红寺堡产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区”称号。2017年6月,在红寺堡区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精品葡萄酒挑战赛上,来自国内外的43位知名专家评委,再次授予红寺堡产区“世界独一无二的优质、有机、荒漠产区”称号。自2007年发展葡萄产业以来,红寺堡区坚持生态保护、统一规划、特色发展、精品高端的原则,推进葡萄“全产业链”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达到10.6万亩,注册葡萄酒企业28家,已建成酒庄(厂)18家,投产13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年产成品酒800万瓶,产值达4亿元。

目前,红寺堡区葡萄品种数量达到13个,红、白品种比例4∶1,主栽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霞多丽、贵人香等,希拉、马尔贝克等小优品种均有适量种植。培育形成了千红裕、戈蕊红、中贺等40多个葡萄酒品牌。

红寺堡开发建设前是一个亘古荒原,土壤没有化学肥料和工业污染物的沉淀,土质干净无污染,富硒土地10万余亩,硒含量在0.033毫克/千克到0.001毫克/千克。近年来,该区利用土地有机富硒这一优势,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鼓励、引导酒庄(厂)参加国内外葡萄酒品质大赛及产品推介、行业论坛等活动。目前,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直销店27个,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加。宁夏汇达、东方裕兴、红粉佳荣等葡萄酒企业的87款葡萄酒,近年来在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法国巴黎品醇客葡萄酒挑战赛、亚洲葡萄酒大奖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得各类奖项115个。其中:2017年、2018年连续2年获得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2枚,其他各类葡萄酒大赛金奖40枚,银奖40枚,铜奖及其他荣誉称号33个,13家企业获得国家农产品有机认证。“罗山”葡萄酒品牌被评为“宁夏著名商标”,罗山酒庄、汇达阳光生态酒庄入围2017年宁夏中小企业50强。

作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的明星酒庄,罗山酒庄是一家集有机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销售、住宿、餐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酒庄。2015年建成了集收购、压榨、发酵、贮藏、灌装为一体的国内先进生产系统,并投入使用,达到了年发酵干红葡萄酒1000吨、年灌装能力1500吨的生产能力。中西结合的酒庄,极具文化底蕴的酒窖,可漫步休闲的生态采摘观光园,以独有的风姿吸引着游客。罗山酒庄目前在福建葡萄酒市场大受欢迎,规模越做越大,是闽宁协作的受益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红寺堡酒窑先进、大气

葡萄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为鼓励企业和农户积极发展葡萄产业,红寺堡区及时出台了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免费为企业和农户提供苗木,补贴架杆、架丝。农户种植受益显著,进入盛果期的葡萄园,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最高单户收入达到20万元。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2013年西川村与宁夏天得葡萄种植有限公司签订流转合同,全村537户种植的5160亩酿酒葡萄流转给天得公司,土地流转费517元/亩;宁夏汇达阳光生态酒庄有限公司流转同源村2450亩土地种植酿酒葡萄,土地流转费530元/亩。葡萄产业辐射带动性强,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劳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农民年务工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每年解决农民就业40多万人次。葡萄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用明显。

红寺堡区葡萄种植形成集中连片发展模式,葡萄基地与防护林网形成大面积绿色植被,有效增大地表湿度,降低风速、减少水土流失、阻挡沙尘暴,在防风固沙、提高绿化覆盖率、调节区域环境气候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今后,红寺堡区将紧盯产业培育,继续发展壮大葡萄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扩大标准化基地建设,鼓励有实力的葡萄酒企业建立葡萄种植基地,不断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建立葡萄收购价格协商机制,最大限度保护种植者利益,调动种植积极性。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发展基础好、固定资产投入大、管理健全、产品结构合理、质量较为稳定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地方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葡萄酒协会作用,加强对葡萄酒企业的自律管理和强化,优化葡萄酒产业发展环境。出台《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标准化制度》,提升准入门槛,保证葡萄酒企业质量。四是提高葡萄产业的综合实力,发挥汇达、东方裕兴、罗山酒庄等企业在资金、品牌、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加快对全区小型葡萄酒企业的整合重组。同时,强化同外省大企业的深度合作,对现有葡萄酒企业实行并购合作,全面提高葡萄酒产业的综合实力。五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吴忠市葡萄产业博士工作站这一平台,提升葡萄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管理葡萄园的水平,加快新品研发和标准制定进度。加强与自治区农科院等业内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健全技术培训网络,在山葡萄新品选育、栽培管理和酒技术工艺等方面,探索开展技术攻关。六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等国家级协会和行业媒体的联系,整合提升红寺堡葡萄酒的文化创意元素,带动区域葡萄酒文化与“移民文化”有机结合,扩大“中国葡萄酒第一镇”影响力。

葡萄种植基地既是当地经济支柱,也成为一大旅游亮点。

对口帮扶团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

当地葡萄采摘节吸引许多游客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