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放管服”力度 服务高质量赶超
——泉州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瞥
瞄准国际公认先进水平,大力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建立权力运行的泉州标准体系;追求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高标准,真正便企惠企,便民惠民;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实现“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关于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掷地有声的“宣言”,再次表明市委市政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为我市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便捷高效、可预期营商环境的决心。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连续4年把“放管服”改革工作列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强力实施。
简政放权做“减法”,加强监管做“加法”,优化服务做“乘法”。近年来,随着我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企业群众减了负担,经济社会增添了活力,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我市“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地方典型经验通报表扬,2017年4月泉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的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确定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给予通报表扬激励。
□记者 林书修
权责清单
一张清单涵盖政府部门职权
2016年3月,作为全省权责清单小城镇编制试点单位,晋江市陈埭镇在市编办的指导下,对全镇权责事项进行梳理,形成《晋江市陈埭镇人民政府权责清单》。同年6月15日,陈埭镇被确定为“全省小城镇权责清单编制示范点”,陈埭镇权责清单做为全省“范本”予以推广。
陈埭镇的权责清单编制成效,是我市简政放权、明确小城镇权责事项清单的一个缩影。当年10月,在陈埭镇试点工作基础上,我市全面完成全市163个乡镇(街道)政府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实现了市县乡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全覆盖。
以清单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近年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更加注重提供群众点菜性服务始终贯穿在“放管服”改革中。2017年12月,根据部署要求,我市将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清单进行融合,形成部门权责清单。截至目前,共编制市县乡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9.7万余项(其中市级保留6056项),至此,我市实现一张清单涵盖政府部门职权。通过实行清单制度明确了政府权力的边界,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效确保了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简政放权
2个小时在乡镇投资办厂
“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在家门口办好了投资手续,太方便了。”在安溪感德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王晓军办好了创办茶叶食品厂的相关手续,更加坚定了创业信心。
在乡镇一级就能快速申请投资办厂,得益于不断加大的减权放权力度。
近年来,我市先后9轮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类别,下放或委托县级审批服务事项83项、取消178项,推动2001项权力事项依法以属地管理方式向基层倾斜。
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我市还在全省率先精简审批前置条件。2016年1月和2月,先后完成市、县两级前置审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并分4次清理规范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目前保留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分别比梳理前精简35.6%和34.2%。
商事改革
激发市场主体总量达77万户
作为我市“放管服”改革一项亮点工作,我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后在全国、全省率先探索各项创新举措,2017年我市商事制度相关改革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77万多户,总量稳居全省首位,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新增市场主体近10万户。
“以前办理工商登记要提供繁杂的场所证明文件,现在住所登记实行‘一表申报’,太便捷了!”去年,市民老李办妥了营业执照,享受了一回高效服务。老李口中的“一表申报”是泉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的措施:从去年1月22日起,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办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的,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张信息申报表,在表格中填报住所(经营场所)的权属、取得方式等信息即可。
而在此之前,我市就已在住所登记改革上有所尝试,即依托泉州市网商(虚拟)产业园,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一址多照”和“住所托管”为核心的集群注册登记制,解决了无传统意义住所的网商主体无法办理工商登记的问题,为大众创业提供便利条件。目前,全市入园托管集群注册市场主体已达3.5万家。
在更深层面上,2017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多证合一”改革,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23个事项与先前“五证合一”事项整合,实现“28证合一”,并适时动态调整。今年7月起,根据国家及省里层面的改革要求,在保留我市自有的涉及货运代理备案等4个事项基础上实行“35证合一”。此外,今年8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个体工商户全程智能化登记,探索“微信申请+直接登记+自动审核+自助打照”新模式,使个体工商户注册更加便利化,目前三个试点区域已实现自助登记领照1200多户。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我市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大众创业热情持续高涨。
审批瘦身
1586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感受:以前办理业务,先要打印出厚厚一叠纸质材料,有时候到了窗口才知道准备的材料不齐全,还要来来回回跑。现在,一些常用的证照可以网络调用,而且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已经大大减少了,流程也不断简化。
这种简洁、直接的办事方式,与近年来我市行政审批不断“瘦身”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申报材料清理规范工作,按照“麻烦留给审批机关、便利留给申请人”原则,对721项市级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所需的11091项申报材料严格依法进行清理,砍掉各类不必要申报材料900件(其中证照证明类541件),清理规范1352件;在窗口服务方面,我市定下标准:每个岗位办理时限精确到0.5个工作日,目前,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环节统一压缩到3个以内,审批时限原则上统一控制在法定时限的35%以内。
2016年我市“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地方典型经验通报表扬。改革并不止于此,作为国家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建设试点,我市在全国、全省率先推进电子证照创新,率先在电子证照中引入二维码,努力打造具有全省领先意义的电子证照“泉州标准”。目前,全市完成证照类型登记7865种,其中证照类2441种,批文类5418种,证明类6种,共生成151.1万份电子证照。
以“一趟不用跑”为目标,2017年4月份起,我市共梳理完成1586项“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清单,同时,引入邮政快递,提供申报材料上门收取和办好证照送上门服务,切实减少群众“跑”的次数。此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行二手房交易登记“一号一窗一网”改革,改革后,平均每个办件由原来需耗时160多分钟缩短至最长仅需40分钟左右即可办结。自2017年6月推行以来,窗口每天均提前近一个小时即办完全天办件。
事中事后监管
37个市直部门完成“一单两库一细则”
今年5月起,根据我市下发的《泉州市推进商场超市行业随机联查综合监管工作方案》,商务、物价、食药监、工商、质监、消防等部门联合对全市商场超市行业主体启动随机抽查。联查制定并公示商场超市行业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清单、企业自律清单、社会监督清单,推行“部门随机联查、行业自律自查、社会对标监督”的综合监管机制,将监管内容具体化、颗粒化、标准化,着力避免选择性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不仅提高了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简约性,对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也大有益处。
“放管服”改革,既要放得开,还必须管得住、管得好。放眼全市,类似这样的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推进企业自律与社会公制的措施不断涌现。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推动各级各部门将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加快转变监管理念,实施公正监管。
通过扎实推进信用信息共享,督促各相关部门在“福建省监管协同平台”录入、归集涉及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将各个部门掌握的信息归集于企业名下并对外公示,为部门协同监管和社会监督提供平台。同时,我市加大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市场主体抽检力度。例如,市工商局在企业年报抽查中,对近两年列入过经营异常名录或有过工商行政处罚记录的企业,按20%比例抽检企业年报;对无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按1.5%比例抽检。
截至目前,37个市直部门完成“一单两库一细则”( 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双随机”抽查细则)制定并实施监管,共制定随机抽查事项344项,多部门监管事项42项,开展“双随机”抽查4574次,抽查市场主体5.7万余户。
此外,通过建设泉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出“信用泉州”门户网站,我市开设信用动态、政策法规、信用“红黑榜”、“失信黑名单”、信用管理等栏目,发布由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确定的违法失信“黑名单”等不良信用信息。“放管服”改革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其业务范畴内联动开展信用约束,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监管格局,目前全市共有285个部门根据其他部门公示的企业失信记录实施了联合惩戒。
在执法改革上,我市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推进职能相近行政执法机构整合,分领域整合文化市场、交通、农业、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综合执法队伍,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行政执法体制,减少执法机构和执法层级,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解决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