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她用1400个日夜 再现千年《清明上河图》
2018-11-20 10:34: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1400多个日夜的穿针引线后,李翠华看着这幅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嘴角忍不住扬起。

李翠华与她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东南网11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虹形大桥上,人头攒动;汴河之中,船舶来往。

1400多个日夜的穿针引线后,李翠华看着这幅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嘴角忍不住扬起。

李翠华今年37岁,家住惠安螺阳镇。从2013年起,她耗时4年,用了上千股棉绣线,绣了186余万针,绣出了这幅20米长、70厘米宽、重达20斤的《清明上河图》。

虽然距离作品完成近两年,李翠华与这幅十字绣的故事,才被人挖掘,但不少人依然钦佩她的执著与细致。而对李翠华来说,十字绣是她的热爱,带给她的不止是平淡生活中的激情,还有平凡琐事中的沉静。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片断

反面看也是一幅画

从小,李翠华就喜欢针线女红,时常自己钩鞋子、织围巾、做衣服。7年前,她第一次看到朋友绣十字绣,忍不住惊叹,十字绣竟能千变万化出各种图样。

她从零开始。“跑到泉州客运中心站附近一家专门卖十字绣的店里学。”李翠华说。

第一幅作品,是30厘米长的玫瑰小图。完成后,正面是美艳的花朵,可反过来一看,“背面乱成一团”。李翠华不满意。她看别人绣那么漂亮,不懂就问。渐渐地,从扎手流血,到熟能生巧,她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而复杂:1.6米长、80厘米宽的弥勒佛图;1.7米长、97厘米宽的安徽迎客松图……这些作品都被她珍藏着。令人赞叹的是,她的作品连反面看,也像一幅画。

2012年底,李翠华决定“玩大的”,挑战耐心的极限,绣一幅《清明上河图》。她花了5300元买了十字绣素材:500包线,4本厚厚的图册,还有20米长的十字格布,装了满满一箱,重达40斤。

186余万针,1400个日夜

2013年初,女儿在泉州市区读初三,李翠华开工了。

“我天天绣,每天花费10个小时以上。”李翠华说,除了照顾女儿的三餐,其余时间都花在绣品上。

绣之前的第一步,是根据图册,在十字格布上画点。《清明上河图》图案复杂,若画错一个点,就会接连导致一排错误。特别是那些微小的人物,尤其不好勾画绣点,一旦点错,就会绣变形。因此,李翠华采用接力的方式,绣好1米,再接着绣下一米。

虹桥最难绣。李翠华说,绣草和树等图案,1米大约花40来天,可虹桥有人物轮廓、往来船只、行走的家禽,要不停地换线,麻烦也很耗费体力,绣虹桥1米,她用了3个多月。

李翠华走到哪,40斤的作品与素材便跟到哪。2016年,女儿高考结束后,她跟着丈夫去河南、海南、成都等地做生意,从未停针。“我特意给这幅图定制了个布包袋,方便携带,4年里,背破了两个特制的包袋。”李翠华说。

2016年底,《清明上河图》完工。它采用手工4股线全针绣,粗略统计,共用了186余万针刺绣,画卷中楼阁、舟船、人物、车马共用了87种彩线。

李翠华扛回家的这箱素材,四本图册被她翻看了无数次

十字绣让家人心绪沉淀

李翠华的细致和耐力,身边的人有目共睹。“若有一处错了,她要全部拆掉重绣。”李翠华的爱人曾先生说,“有时我半夜醒来,发现身边床位空空的,就知道她又去刺绣了。”

其实,曾先生曾反对过,“我劝她放弃,担心她不分日夜地绣,会伤眼睛和颈椎,毕竟谁的老婆谁心疼,是不?”

可曾先生发现,自从开始绣《清明上河图》后,李翠华脸上的笑容多了。“那阵子,女儿面临中考,家里买房按揭,家里杂事也多,有段时间她心情不好,但一坐下来刺绣,很快雨过天晴了。”女儿读书压力大时,也会坐下来,帮李翠华穿穿线,有时也绣上两三个小时,让自己平静下来。

绣十字绣,给了一家人沉淀心绪的时间。渐渐地,丈夫支持她了。

“我把十字绣当成我的兴趣和事业。”李翠华说,每次绣新的篇章时,她会看看之前的“战果”,让自己愈发自信和坚定。接下来,李翠华想绣一幅《琴棋书画》,它长2.3米、宽1米,比《清明上河图》小,但画里仕女的轮廓更丰富,所需的色线多了一倍多,难度反而更高。

听了这话,一旁的曾先生有点纠结,想支持李翠华,又有点担心。“这一次,你可不能再废寝忘食,要按时吃饭睡觉哦。”曾先生笑着对妻子说。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