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台商投资区: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2018-11-23 16:37: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添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1月23日讯(通讯员 谢玉燕 薛俊勇)“太高兴了!老年证不到5分钟就办妥,我以为至少要跑个三五趟。”日前,家住泉州台商投资区屿头村的陈大爷惊喜地说。

之前他听说持老年证参加旅行团会有优惠,想趁儿子工休一起出去走走,于是赶紧带上户口簿、身份证赶到村委会的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生怕来不及,没想到几分钟就办妥了。

这个整合了农保、卫计、民政等7个窗口的便民服务大厅,是屿头村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城市基层党建的具体实践,通过实行“一站式”和“全程代办”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减少群众“多跑腿”。

事实上,这仅是台商区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缩影。当前,随着台商区产城融合发展进程加快,经济社会结构变动明显,新型住宅小区规模持续扩大,各类商圈楼宇、文创街区、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纷纷涌现,高品质、高定位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对台商区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台商区不断健全党建“四级联动”体系,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局面,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台商区特色、符合基层实际的城市党建新路子。

织密区域组织“一张网”

城市党建缺乏有效载体、各级党组织“单打独斗”、社区资源匮乏、服务居民力不从心……这些问题一直羁绊着城市的发展,既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也弱化了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作为泉州市城市东拓的“桥头堡”,台商区正面临着这些问题和困扰。

如何破题?近年来,台商区从管理体制入手,构建起区、镇、村、组四级联创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同时将城市党建的触角延伸到小区、到楼院、到厂房、到流动人口聚散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网络,强化党组织的统筹和引领作用,把城市各项资源纳入网格管理,实现人、财、物、地、事、组织“一网整合”,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以屿头村为例,今年4月,屿头村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会正式成立,依托“1+N”共建模式,形成以村党委为核心,吸纳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商圈市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学校等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党委“生态圈”,有机联结、统筹各领域党建资源,实现“一元治理”向“核心引领、多元共治”转变。今年来,屿头村已先后组建了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个社会组织党支部、2个小区党支部、1个商圈党支部、1个楼宇党支部。

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在织密基层组织网的同时,因地制宜设立“红色驿站”,选任有能力、有热情的党员担任驿站“红管家”,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如在杏山工业园、金贯大酒店及山水花苑小区等人员集中的区域,设立“党员服务驿站”;在侨乡综合市场,设立“流动党员驿站”;在居家养老院,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

依托“红色驿站”,先后组团开展各类政策咨询、维权服务16场,开展义诊20余次,组织党课30多堂,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一项项活动,既增强了“红色驿站”的号召力,也激发了广大党员的服务热情。如今,分布在城市街区、楼宇大厦的一个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红色驿站”,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凝聚党心的强磁场、联系服务的直通车、教育管理的新平台。

党旗飘处别样红,这是台商区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需要。党建服务阵地体系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在台商区高质量创新发展,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坚强保证。

下活联动共治“一盘棋”

社区环境差、居民融合差、缺乏有益的社区活动……这是城市治理中常见的“绊脚石”。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水”,屿头村将突破口放在了推动多元治理上,以党建撬动治理杠杆。

区域共建联席会就是典型

在屿头村,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5日,是共建单位的“固定联席会议日”,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联席会议作为共建单位商议、研究和决定区域党建重要事项的基本形式,按照“提议、商议、决议”三步工作法,建立议事决策机制。会前,村党委结合区域党建重点任务和重难点问题,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确定议题。经联席会议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形成各项决议、决定。联席制度实施以来,已召开7次联席会议,累计作出决议、决定24项。

除此之外,屿头村还建立小区党群议事会。由村党委或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筛选有热情、有号召力的业主党员担任执行主席,与会成员包括小区党员、群团代表、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党群议事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如遇重要事项可随时召开。试点以来,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开元、埭园、江滨3个居民楼群,建于上世纪90年代,面临着占用绿化带、楼道杂物堆积等问题,今年9月,“党群议事会”针对这些“小事”开展了专题治理协商,通过集体“会诊开方”,很快解决了这些困扰已久的“老大难”。

“通过有意识选择一些动手见成效的微项目,既缓解以往村级‘一包到底’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增进邻里间的沟通了解。”屿头村党委书记杨志杰如是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台商区还积极探索“席位制委员”。针对居民小区住户多、人员结构复杂,小区治理上往往“独木难支”的情况,实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党群议事会人员“交叉任职”,通过“目标同向、问题同解、三方联动”,实现小区治理“三管齐下”。在侨乡综合市场,“交叉任职”模式的实施,带来了新的变化,以往市场管理分析会会议时间长、议题久商未决。而现在,基于村党委、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市场管委会人员交叉、重心前移,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已“了然于心”,会议协商常常“一拍即合”,服务效率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双提升”。

“党建工作如绣花针,在它的穿梭引导下,将分散、多元的资源要素紧紧串联在一起,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治理优势。”台商投资区党群工作部部长陈友爱表示。“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多元共治的可持续。”在他看来,区域化大党建下的社区治理不再是单打独斗,在凝聚多元力量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多元活力。只有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区域化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才能让大家最大限度把力量下沉,真正让居民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享受到党建的服务。

打造服务群众“一家亲”

走进尊湖·鸿盛联合党支部,飘扬的党旗、庄严的誓词、党的光辉历程、新时代使命等内容展现在小区党支部的墙面上。其中,一张由15个二维码组成的“党员服务超市”格外醒目。“只要扫一扫,群众可以就法律、医疗、卫生等问题,随时与我们联系,实现全天候的服务。”党支部书记黄志坚告诉记者,不久前,小区业主吴先生,就是通过这一渠道,找到法律咨询,最终解决被欠的20多万元。

不仅如此,这个成立不过半年多的党支部,还与各大医院合作,每周三次在党支部的“红色健康小屋”开展免费义诊活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红色健康小屋”,每到义诊日,总是人气旺盛。“成立时间虽短,但党支部却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这是很多小区业主共同的体会。

“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良性互动,破解小区安全、环境卫生提升等‘麻烦事’”黄志坚说,社区、物业、业委会从“三足鼎立”变为“三方联动”,共做社区家园“一家人”,合力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通过做实“家门口”党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老百姓愿意来、坐得下、留得住。不少群众纷纷表示想要加入党组织,如今黄志坚已经收到10多份入党申请书。“心里有底,很开心。”这是黄志坚最大的体会。

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这是台商区整合城市党建资源、创新社会治理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逐步实现城市大党建格局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尊湖·鸿盛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一项项便民服务措施推陈出新,更快捷更高效地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提高了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小区管理的投诉明显减少,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