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自闭症儿童家长互助组织联名呼吁营造良好融合教育环境——
共同托起“星儿”的梦想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每个孩子都是降落在凡间的天使,而他们是特别的。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有人说,他们是天才,也有人说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像个外星人——他们是自闭症患儿,他们也是拥抱星星的孩子。
今天是第27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是“赋予残疾人权利,确保包容与平等”。不久前,由泉州自闭症儿童家长组成的“泉州星语社区互助会”发起联名诉求,反映学龄孩子在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尝试融合教育时遇到的困难,希望联合各界力量,帮助实现自闭症儿童接受更好的融合教育。
日前,记者采访了多位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训练后,选择让孩子到普通幼儿园和小学随班就读,希望孩子能被同龄的健全孩子接纳,尝试学习社会交往,融入社会,但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被歧视、被误解的境况,作为家长身心都承载着巨大压力。
■记者 许奕梅
案例
她想和同学拉手玩耍
却总是被推开
为了给6岁的女儿彤彤(化名)找一家愿意接收她的幼儿园,彤彤妈费尽心血。
孩子在1周岁多时被查出有自闭症,在泉州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两年后,彤彤妈让孩子到普幼接受融合教育。
“第一家幼儿园待了1个小时就让领回家,说坐不住。第二家因为暑假班人少,就同意接收了,但到开学时又不要了。”彤彤妈说,找到第三家,在与园长多方沟通后,今年9月女儿终于就读了。
每天送孩子进校后,彤彤妈会躲在学校围墙外看孩子做早操。她发现,做游戏时,老师让孩子们手拉手,女儿拉起同学手时都高兴得跳起来,而小朋友却一直甩开她的手,不和她玩。而更让彤彤妈心酸的是,一些家长对自闭症不理解,在看到彤彤做早操跟不上别人时,还会私底下议论。
“孩子只是肢体协调性差一些,她是喜欢去幼儿园的。”彤彤妈说,在特殊学校,自闭症孩子之间不懂得互动,她希望能有机会让孩子融入正常集体生活,也为小学学习做过渡适应。
孩子被区别对待
陪读妈妈感到无助
小东(化名)今年8岁,在石狮一所小学读一年级,母亲刘女士做专职陪读。
小东此前在特殊学校读了3年,在普通幼儿园过渡了1年后,升入小学。刘女士坦言,孩子比较好动,会坐不住。站在走廊上的刘女士看到了,就提醒他回原位,现在孩子已能安心坐在位置上。
刘女士说,几个月下来,小东渐渐学会了课堂纪律,但班主任一直对孩子“放养”,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最后面,和其他同学保持距离。“班主任平常会以开火车的游戏让班级学生一个个接力起来朗读和背诵,但是总会跳过小东。数学老师就会叫小东起来回答,答对了同学鼓掌时,孩子很开心。”
刘女士说,每天晚上接小东回家后,她都要全程辅导他做作业。几个月下来,刘女士觉得小东在语言表达上有明显进步,有时还主动和个别同学交流,但要融入集体还是很难。“希望老师和同学能多接近他,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
建议
鼓励让孩子进步
学校考察机制要倾斜
泉州市区一公立小学已执教30年的陈老师谈到,自己也遇到过自闭症学生。
据陈老师介绍,他曾遇到一个插班的女生,孩子不说话,刚入学时语文只考了5分。陈老师鼓励她,到期末考试时,孩子考了20分,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并同考90分以上的学生一起奖励。
陈老师认为,一名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责任很重,如果班里有类似自闭症的残疾孩子,压力更大。如果孩子状态稳定,不会干扰他人学习,应该鼓励正常学生和他们接触,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但陈老师也提出,如果要随班就读开展融合教育,学校在考察机制上也要有所倾斜,“不然有的老师就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
有效开展融合教育
还可以实现共赢
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郑主任表示,学校开设自闭症教学部,患儿在接受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训练后,通过专业的测评,轻中度的自闭症患儿建议可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
有效开展融合教育,让自闭症孩子接触健全人的社会学习生活,潜移默化中,能够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成为具有社会性的人,最终能够实现自闭症孩子与社会的融合。
郑主任还认为,融合教育可以实现共赢,班级里如有残疾孩子,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对健全孩子也是一种品德教育。
部门
专业老师缺乏是短板
影响融合教育质量
泉州市教育局初幼教科林科长表示,针对家长们的诉求,上周教育部门也邀请自闭症家长代表座谈,初步形成反馈意见。
她指出,融合教育在泉州先行先试,近年来在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龄前自闭症教学部,在晋江特教学校里独立开设7个自闭症班,与普校融合。对于轻度的自闭症患儿,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要求各中小学对残疾儿童入学实行“零拒绝”。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规定,难以配备随班就读的专职教师,要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目前多依靠兼职教师培训。
林科长介绍,目前全市建有26个资源教室,到2020年要达到50个,其功能就是能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进行个别化的教育。今后还将在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旁选址建立“泉州市培蕾实验幼儿园”,每个班按一定比例将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混合编班探索融合教育。此外,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也要实现全覆盖,辐射到当地所有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指导融合学校开展教育和评估工作。
林科长表示,自闭症患儿的融合教育中,人才的缺乏“是最短的那块板子”。除了学校教育,家长也要履行起职责,社会要给予自闭症患儿更多理解与包容,“社会要形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