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湾河口10万亩湿地打响保卫战 问责风暴下的生态突围

2018-12-04 11:09:26 徐锡思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突出矛盾】

“补偿缺位如同刮骨疗伤,可能旧病复发”

采访中,洋埭村部分村民认为,破坏就必须严惩,但滩涂可以改造成养殖区;部分村民则认为,惩罚和平整要彻底,但要给村里足够的补偿;也有村民觉得,那本是一片杂草,开发了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只是坏在造堤坝隔绝湿地和海洋。

“保护湿地,对我有什么好处?”这种疑问很普遍。台商区秀涂村一位渔民颇为愤慨:祖先几百年来耕耘的滩涂被划入湿地保护区,“这是我们养家的根本,要封禁肯定得有补偿,不然我们一家吃什么?”

“忽视社区利益,是造成保护区与社区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博士说,建立保护区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限制,替代方法又没有形成,致使社区居民“知法犯法”且屡禁不止,不处理,有悖国法;处理了,又激起当地群众的新冲突。

保护湿地是必须的,但不能忽略渔民的利益。现实是绝大多数地方没有这笔补偿,如果清退封禁,如同刮渔民的“骨”为湿地疗伤,很容易“旧病复发”。

“湿地保护和当地民生的矛盾,很突出,甚至可以说很尖锐。”赖建发特别希望,能有更为明确的政策,从补偿机制上为湿地保驾护航。

“执法严堵还得补偿引导,才能实现双赢”

问责过后,湿地保护区的执法高压空前:每天上午,3组专职巡护员分头出击;每周随机一个下午,管理处领导带上全体巡护员,集合后宣布突击地点。同时新设了28个摄像头监控关键节点,安排专人值守,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然而,在超过10万亩的湿地战场,“20个人+28个摄像头”依然势单力薄。如何合法合理地让社区和村民获利,通过补偿机制引导当地人主动参与保护,显得更为关键。

对湿地渔民补偿的先例可供借鉴。位于湿地核心区的[蚶] [寻]埔牛尾石海域,有88公顷海水养殖区,按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启动整改后,今年3月起开始测量,对500多户渔民进行补偿,最终顺利完成了清退工作。

“可以直接拿钱补偿,但社区共管和村民参与的效果会更好,村民才会主动保护。”李裕红博士认为,核心区是禁入的,实验区或外围不妨尝试绿色开发,如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经济”就带火了民宿,“当地人比谁都爱护能带来游客的环境和鸟类”。

曾于1998年配合专家开展湿地科研的渔民蔡开发则建议,将效益更好的养殖技术传授给渔民,“比如高科技海水养殖,可以让红膏鲟多卖几倍价钱”,在长期有耕种的外围提高亩产、减少用地,一举多得。

另外,海都记者获悉,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正在泉州开展省重要湿地监测试点,其中就有监测并记录范围内的生物资源,或许将为今后的科学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对打造与社区的和谐关系也能提供帮助。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