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商事制度改革近5年,泉州在改革中激发动力—— 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万户大关 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泉州,改革开放以来,风云激荡,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记者从泉州市工商局获悉,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经过近5年的商事制度改革,泉州市场主体发展势头迅猛,总量已于日前突破80万户大关,规模继续领跑全省,稳居首位。 □记者 郭雅莹 通讯员 苏晓晖 激荡40年—— 总量实现从1.9万户到80万户大跨越 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据统计,1979年全市仅有市场主体约1.9万户。“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泉州人‘爱拼敢赢’的劲头不断激发,直至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就达到9.6万户。”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至1991年6月底,我市市场主体首次突破10万户,达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里程碑。进入改革开放后的第四个十年,全市市场主体实现稳步增长,2013年总量突破30万户。 新的阶段同样始于改革。2014年,泉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随着先照后证、一址多照、多证合一、集群注册等创新举措横空出世,泉州民营经济犹如一石入水,开始迸发出惊人活力—— 仅2014年当年,全市市场主体便激增9万余户,同比增长26.8%;次年,增速稍有回落,达到25.9%,总量达49.6万户;在之后的几年内,市场主体总量增速稳定在17%—18%之间,直至2018年11月份,全市总量顺利突破80万户大关。 “改革催生的是市场的创造活力。”该负责人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让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大关,而商事制度改革后,我们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突破了80万户大关,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市市场主体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 占比达97.2%——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市场主体总量大跨越大发展与泉州近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息息相关。 2014年1月,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泉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先后推出“多证合一”“住所申报制”“全程电子化注册”“简易注销”等改革举措,围绕“放得活”“管得严”“服得好”,在改革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大激发了民营经济活力。 据统计,当前我市80万余户的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有22.7万余户,个体工商户达55万余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7.2%,而这77.8万余户民营经济主体中,有超7成是在过去五年中新增的“新兴力量”。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市场主体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仅成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也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重要的就业稳定器。”该负责人说。 为了方便更多创业者迈入市场,今年8月,泉州还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个体工商户全程智能化登记系统,实现个体工商户“微信申请+直接登记+自动审核+自助打照”,365天全天24小时不打烊,截至目前,已有9000余户个体工商户提交申请。 市场就是改革的“试金石”,近五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已然收获了市场的积极反应。下一步,泉州还将继续在缩短企业开办时间、优化市场退出机制、“双随机一公开”及加强网络监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