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着力赋能实体经济 实现生产总值8458亿元

2019-01-08 13:48:32 谢玉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添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月8日在泉州影剧院开幕 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东南网1月8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8日上午,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泉州影剧院开幕。泉州市长王永礼作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报告,泉州2018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善,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从严治政更为扎实。

2018年,泉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458亿元、增长8.9%(预计,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60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61.1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4.2亿元、增长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80元、增长8.5%。

“泉州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王永礼表示,新的一年,泉州必须大力挖掘传统产业新价值,发展新制造、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1234”现代产业体系,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同时,还将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践行“晋江经验”,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提升品位品质,建设现代环湾中心城市;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泉州共同精神家园;守护绿水青山,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9年,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8.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2.5%,工业增加值增长8—8.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10.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出口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经济发展方面

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民生消费品制造基地、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集聚科技创新全要素,力争研发经费支出增长30%以上;大力发展新产业新经济,紧抓“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培育,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确保3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百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0家,打造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做实高质量赶超项目支撑,实施在建重点项目460个、总投资7991亿元,力争开工项目75个、竣工75个。

农业农村方面

建设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乡镇公厕61座、农村公厕143座,新增467个行政村建设1个以上生活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新改建三格化粪池5.8万户;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殷实乡村,开展农民工创业联盟行动,将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时限及各项扶贫政策延伸至2020年。

深化改革方面

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推动重大改革落细落地,深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推动企业改制上市、登陆科创板;创新产业园区管理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外资攻坚年”活动,推动100个重点外资合同项目到资落地,深化与2—3家台湾百大企业合作;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建设。

城市建设方面

加强环湾新城核心区的整体谋划和重点塑造,抓好晋江下游两岸及入海口景观风貌、洛阳江流域整治等专项规划;打造古城保护样板。深化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抓好64个古城重点项目;聚焦165平方公里新城陆域范围,实施106个新城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推进东海后埔、后渚、台商区白沙、晋东新区等片区开发改造,努力把“两江”入海口打造为城市形象高地;加快打通两重环湾、两重环城路网,完善环湾交通体系;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加强城市精细管理。

文化建设方面

构建联合惩戒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坚持不懈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做好第八批国保申报工作;开工建设闽南教育基地,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泉州文史库;建成投用歌舞剧院、“文化泉州云”项目,加快美术馆、“百姓书房”建设步伐,深化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生态文明方面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大气减排治理项目40个,强化臭氧污染防控;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发展;推进节约循环发展。落实环保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过剩产能,建好德化陶瓷、泉港石化等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民生福祉建设

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加快发展、合理布局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抓好市一院二期、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妇产医院二期、颐和医院等14个重点医疗项目,支持华侨大学建设附属医院,鼓励支持社会办医,全市新增床位3500张;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业;完善大病医保制度,优化医疗救助政策;优先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广智慧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力争护理型养老床位达40%,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100%;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推进“城安系统”建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