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刺桐点灯代代红

2019-02-19 07:41:22 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2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做花灯、赏花灯是泉州人过元宵的情趣所在。以前的古城,夜不闭户,孩子们成天玩耍在一起。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做灯,有最简单的纸花灯,也有带着小轮的兔子、狮子等“高级货”,千盏万盏风格各异、精美绝伦的花灯,挂满古城,照亮大街小巷,令人仿佛走进传说中的光明之城。

为了让花灯如期呈现在市民面前,元宵节前夕,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花灯省级传承人陈晓萍和女儿陈熙雅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制作花灯。

在陈晓萍看来,花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他将福禄寿、迎春纳福、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融入花灯中,“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大家带着不同的心情去看灯,心里会有个祈愿,所以我们在花灯上面也会体现这些元素”。

福相花灯寄祈愿

在泉州古城西街炉下埕巷子深处,陈晓萍的花灯传习所里彩灯高挂,色彩缤纷,但见十几盏别致有趣的花灯挂满大厅。一盏盏花灯,令人觉得创意十足:嘴叼烟袋的火鼎公灯和手拿扇子的火鼎婆灯,造型惟妙惟肖;一对微微“发福”的小飞猪灯,则蕴涵着“迎春”和“发财”的美好寓意;“封建头、民主肚”的惠安女灯别具一格,极具泉州地方特色;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嫦娥奔月灯,看上去华丽而唯美,充满丰富想象力……

今年是猪年,陈师傅特意做了三盏生肖花灯,分别是发财猪、迎春猪、小飞猪,与其他两盏花灯不同的是,小飞猪外形是一只贴着猪鼻子的小蜜蜂,代表着春天的来临。陈晓萍认为猪具有“福相”和“富相”,因此将这些花灯设计得圆滚滚的,福相十足。

陈晓萍告诉记者,制作一盏花灯,从扎骨架到定型要花费近一周时间,为了让市民们看到更具新意的花灯,他在制作工艺和款式上大胆创新。比如挂在工作室的“嫦娥奔月”,就充分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通电后的花灯散发出明亮的光芒,灯座上的嫦娥徐徐转动,十分精致。

“泉州花灯从汉代开始,传承了几千年到如今,我们一定要融入现代元素。比如说以前的走马灯,多是利用空气对流;而现在很多花灯运用到电动机,比如游鱼灯里面就是用电动机而不是利用空气对流。”陈晓萍说。

精雕细琢现精品

陈家是有名的泉州花灯世家。陈熙雅是泉州花灯市级非遗传承人,跟随父亲学做花灯已有近七个年头。与父亲做的花灯不同,她的花灯更多采用刻纸工艺并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了刻纸、针刺等工艺的花灯更显流光溢彩,灯上的蝴蝶、花朵栩栩如生。

“因为我以前就是学美术的,所以我对图案设计比较擅长,相对于传统图案来说,会更自由一点、活泼一点。”陈熙雅表示。

今年,陈晓萍父女制作了三四十盏花灯,每一盏都是精品。这些花灯不仅精致小巧、独具创意,而且美术功底深厚,处处透着浓浓“闽南味”。

花灯制作从设计造型、制作骨架到装灯、裱糊,一个步骤都敷衍不得。一盏普通的花灯制作至少要花上一周时间,精品花灯的制作更要翻倍。“好花灯最重要的是骨架造型。”陈晓萍指着一盏拍胸舞灯说,由于拍胸舞者是光着膀子的,胸部位置的骨架不能太多,因此在制作中颇费心思。

泉州花灯品类繁多,如彩扎灯、刻纸灯、针刺灯、子母灯、走马灯、彩扎料丝灯、彩扎布灯、多角灯、大型座灯等。陈晓萍历来以彩扎工艺闻名,他介绍说,泉州花灯离不开彩扎、刻纸和针刺这三种泉州传统特色工艺,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彩扎工艺用于彩扎灯,历史悠久,用竹备篾子做骨架,通过工艺师巧妙构思和娴熟技艺,可扎制成各种飞禽走兽、名山古刹等,外形不受限制,因此既可做大,也可小巧玲珑,有大型座灯、水灯、挂灯等。制作一盏彩扎灯需要七八道工序,如设计造型、扎骨架、制光装灯、裱糊、镶金线、上色、装饰等。”他娓娓道来。

在陈晓萍花灯传习所,记者还看到有着多个角、如同从“立体几何”课本中掉落出的花灯。他介绍说,多角灯并不是中国传统花灯,它结构上具有西方特色,图案却是传统的刻纸工艺制成,是西方力学与中国美学的结合。

蓬勃相传需创新

陈晓萍是泉州著名彩扎艺人陈天恩的儿子,自7岁起开始学花灯彩扎,至今已历50多年。如今,女儿陈熙雅已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陈家花灯第四代传承人。

“算上爷爷,加上女儿,我们家四代人都在做花灯。”他说,“今年的花灯由我和女儿分工协作完成。我主要负责灯的结构造型设计和扎灯;女儿负责灯上的图案设计、绘制、刻纸。”

半个多世纪的花灯情怀,使陈晓萍每做一盏花灯,都特别用心、投入,就像创作艺术品一样,从不马虎应付。“今年的元宵花灯,大约从三四个月前,我和女儿就开始设计制作花灯了。”他说。

春节前后,是花灯艺人最忙的时候,大家忙着制作花灯,为的就是在元宵节期间能把更好的花灯呈现给大家。别人忙着出游赏春,陈晓萍父女一天也没有休息,整个春节期间都在忙着赶制花灯。

今年,他们制作的花灯,既有创新,亦有融合,一盏灯上,同时可以看到阴刻、阳刻、针刺多种技艺,美不胜收。“传统工艺必须坚持,但是每年总要想办法创新,不然大家看了也无味。”陈晓萍说。

他表示,传统的泉州花灯特点在于精致、小巧,虽然近些年来大型花灯越来越多,但精致、小巧的传统元素花灯仍然与泉州古城相得益彰,要让花灯绽放蓬勃的生命力和不衰的魅力,就必须在创新发展中不断传承泉州花灯艺术,“泉州的上元灯会之隆重与热闹,令许多华侨、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回味无穷,就是花灯艺术的魅力所在”。

据了解,陈晓萍家制作的花灯,不仅在本地深受青睐,还曾受邀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进行了多次展出。

其实,小小的一盏花灯背后,寄托的是遍布世界各地华人乡亲的思乡之情,是华夏儿女对构建美好生活的一份深深期盼。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