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央媒超过三十次聚焦 泉州古城文化符号渐入人心

2019-03-01 08:00:4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条巷子的重生 业态焕新 如鱼得水

这条巷子就是金鱼巷。今年元宵,金鱼巷迎来一件新鲜事:位于41号的德兰·书咖啡文化学院正式营业。这家以弘扬精品咖啡文化为主的咖啡学院,填补了古城精品咖啡业态的空白,契合了古城温润的气质,也为古城文化深度游提供了新的体验。

去年4月,泉州首个古城街巷“微改造”项目金鱼巷完工,271米的街巷凝聚了闽南建筑工艺的精华。道路和立面修缮保护只是开始,一年来,培植和引入业态、活化金鱼巷的动作不间断。如今,除了品尝到精品咖啡,在金鱼巷还有其他三家不同风格的蛋糕咖啡店,巷子里咖啡香浮,成为年轻人和游客们必定打卡的巷子。

精品咖啡的引入是古城商业业态升级的一个缩影。在咖啡文化学院正式营业的同时,泉州人吴志超在古城经营的第三家民宿“吾问东西”也正式开门迎客。这家位于西街上的民宿,与东西双塔对望,独具特色的设计让每位住客都能在房间里欣赏到东西塔。“每到节假日都爆满,很多住客甚至提前半年预定。”吴志超说。从杨桃公馆、慢居·花喜到吾问东西,吸引他来古城的不仅是情怀与热爱,更是提前感知业态的新布局和古城的吸引力。

吴志超的选择代表着不少年轻人的方向,对于古城,他们从离开到归来。知名艺术家吴达新接手1915艺术中心,一场场别具匠心的现当代艺术展览提升了古城文化艺术品位; “西街一姐”郑达真,将“美好生活”系列茶馆、小酒馆、民宿运作得风生水起;文创青年将工作室搬到了这里,古城手绘地图、公仔、伴手礼等文旅产品层出不穷。

“以前感觉古城是沉睡的‘死标本’,逛半天就看遍了。现在这里是‘活文化’,有静态景点、动态文创、活态非遗,一条巷子就能玩一天。”住在金鱼巷的90后居民傅先生说道。

一座文庙的骄傲 保护得力 两膺春晚

“泉州府文庙两膺央视春晚、戏曲春晚分会场,获此殊荣的全国文庙仅此一座!”2019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泉州分会场在泉州府文庙录制,市府文庙管委会主任何振良激动不已:“泉州府文庙承载着灿烂的文明,挖掘阐释文物资源优势,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

这座千年文庙,两度在全国人民面前美丽绽放,彰显了影响力和美誉度。更多的人,见微知著般地从保存完好的文庙风采中感受到泉州古城的人文魅力。

早在两年前,“古城更有古早味”的要求就写入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泉州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为抓手,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以低冲击更新的形式,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传承历史文脉。在古城范围内启动“一园”“一区”“一河”“一街”“一路”“一厝”“一站”的“七个一”工程,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推动古城保护提升。项目的核心无一例外坚持原汁原味、修旧如旧,邀请老工匠主导、老工艺重现更显匠心。

守护并非一味复古,在延续历史中更要创造历史。不久前,“鲤城区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平台”“海上丝绸之路南亚研究中心鲤城区基地”“泉州市鲤城区锡兰文化促进会”揭牌,意味着古城与斯里兰卡在缔结友城、影视创作、文旅互促上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接续着与古锡兰的百年情谊,古城审慎而坚定地张开怀抱,以此为桥梁纽带加大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构建新时代的符号载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