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绿色殡葬 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石狮蚶江镇举行集体海葬活动(李荣亮 供图) 清明节将至,祭扫的市民逐渐增多。记者发现,泉州不少陵园的草葬区、树葬区、花葬区也陆续迎来祭扫的市民,他们用鲜花、水果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14日,泉州宏福陵园已有381名逝者以树葬、草葬、花葬的方式安葬,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石狮参加骨灰海葬也有约9000例。 然而,仍有众多市民无法接受以“绿色殡葬”形式送走亲人,清明节仍以烧纸钱、放鞭炮等形式祭扫,大操大办、送葬游街等现象依然存在。转变厚葬观念,改变传统的安葬和祭扫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草木为伴 魂归大海 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殡葬”方式,或让逝去的亲人与草木相伴,或将亲人骨灰撒入大海,回归自然。 选择草葬尽孝心 让先人入土为安 清明节前夕,市民陈女士和家人开始准备祭扫的物品,他们购买了鲜花和水果。去年清明节,她和家人将曾祖母、祖父母的骨灰从骨灰堂移入泉州宏福陵园的草葬区。 “按照传统,长辈们更希望逝后能入土为安。去年清明节前,看到宏福园绿色殡葬的倡议,家人决定让3位长辈以更为绿色环保的方式入土。”陈女士说,经过家人商议,他们选择了草葬的方式。 “绿色殡葬不仅环保,祭拜形式也简化不少,不像其他形式需要烧纸钱、放鞭炮、放贡品,绿色殡葬通常只是放一束鲜花,表达哀思。”宏福陵园的工作人员表示。 海中长眠回归自然 海葬倡导新观念 今年1月4日,石狮市锦尚镇以集体海葬的方式,将449座先人坟墓遗骨火化后的骨灰进行统一海葬。不仅锦尚镇,每年石狮有多个乡镇举办集体海葬活动。如去年,蚶江镇古山村352位先人的骨灰被撒入大海;凤里街道大仑社区将社区977具先人骨灰进行海葬;鸿山镇郭厝村、莲厝村、邱下村,将1949具先人骨灰集体撒向大海。 “海葬是丧俗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倡导文明节俭的新观念、新风俗。”石狮市殡葬管理所许所长介绍,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市民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明。作为一种文明、环保的骨灰安葬方式,海葬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据统计,2018年石狮市共实行海葬4400多例,是自1998年石狮出现首例海葬以来,海葬数量最多的一年。目前,石狮已有约9000具骨灰撒入大海。 七旬老伯立遗嘱 离世后希望树葬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一些思想开放的老人选择在生前立下遗嘱,百年之后将骨灰埋在树下、花下,既节约土地,又回归自然。 今年71岁的李老伯与妻子住在市区东街,他们的独女在上海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看。李老伯与老伴商量后,立下遗嘱,离世后丧事简办,以树代墓,长眠于树下。 “树葬比较环保,树木形成树荫,也有遮蔽后人的意思,寓意也很好。”李老伯说,女儿表示尊重他们的决定,“我们跟女儿说,等百年后,她来祭拜不用烧纸钱、放鞭炮,带一束鲜花就好”。 乡镇建公益骨灰堂 免费安放集中祭扫 目前,泉州许多有条件的乡镇纷纷建设公益性骨灰楼、堂。据悉,镇、村公益性骨灰楼堂是经依法批准启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骨灰安放(葬)场所,属社会公益福利设施,按照就近便民原则建设,能基本满足农村的丧葬需求,方便村民就近祭拜先人。 晋江陈埭南霞美村的公益性骨灰楼堂犹如一个小公园,骨灰楼楼顶有三个特色亭子。据悉,该骨灰堂于2002年投建,由村民和海外侨胞共同出资,作为农村公益性骨灰楼堂,为本村村民提供骨灰安放服务,不收取费用。骨灰堂投用后,村里专门聘请一人作为守陵人兼环卫工,每年清明期间,本村部分村民会捐款,款项用于聘请人员。 去年3月底,晋江陈埭镇岸兜村的部分村民陆续将自家先人的骨灰回迁到村里新盖的骨灰楼内,今年清明节,该村村民祭拜先人不用到山上或殡仪馆拜祭,只要就近到村里的怀远骨灰堂祭拜即可,很方便。 “目前大部分村民已将自家先人的骨灰安置在怀远骨灰楼,该楼设有4000个骨灰位。”晋江陈埭镇岸兜村老人协会会长丁维条介绍,建骨灰楼花了700多万元,由本村的乡贤和爱心企业出资投建。 社区建“公妈厅” 丧事省去陈规陋习 在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居民家中有亲人过世,会到社区新建的“公妈厅”办理丧事,依据当地风俗,社区为居民备下了许多物资,包括推棺的推车、桌椅、落地扇等。 “新的‘公妈厅’于2014年投入使用,一楼作为集中治丧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安全、宽敞的操办丧事场所,既不会扰民,也能做到节约土地资源。”延陵社区宣委吴解志介绍,社区制定了社规民约,丧事出殡餐饮一律“四菜一汤”招待亲友,去掉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和陈规陋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