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 泉州西街登陆央视说乡愁话海丝 摄制组在西街拍摄泉州小吃制作过程 昨晚8点,千年泉州西街亮相央视4套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原汁原味的西街故事、感人至深的故土情怀、熟悉的老街场景,勾起了大家的浓浓乡愁。纪录片展现泉州“多元文化宝库”的包容性,原真呈现流传千年的西街风貌,引发了强烈反响。 以“包容”为主线 讲述海丝起点故事 泉州西街在《记住乡愁》第58集播出,以《海丝起点 闽南古韵》为题,主线为“包容”。 “当开元寺的钟声响起,泉州西街也醒过来。泉州西街是泉州形成最早的一条街巷,这里古厝和洋楼遥相呼应,宗祠和教堂静静矗立,整条街道就像是一座穿越了时空的博物馆,展示着这里过往繁华,也记录着这里曾有的风貌。”专题片甫一开始,就出现了西街的航拍镜头,钟楼与东西双塔遥遥对望,红砖古厝掩映其中,长长的老街川流不息,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文化画卷。 西街上的对联和门匾,诉说着西街的根源和血脉。1300年前紫云黄氏的故事,就这么娓娓道来。历史上闽南一带山多地少,适合种桑养蚕。黄守恭钻研技术,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泉州的丝绸产业日渐壮大,远销海外,自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开放包容的姿态让紫云黄氏美名流传,也让西街和泉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如片中讲述的“一片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 而后西街日渐繁华,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胜景,各种不同的文化信仰,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西街上有数不清的小巷,每一个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西街往事。纪录片讲述了镇抚司的故事,典狱长颜贤的德名,流传千古。 老街人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深深影响着西街人的品格。西街走出了四个大学的大学校长。83岁的陈笃信回到西街,他从小不仅学习儒家经典,更学习近代科学,实现融会贯通。 今天的西街成为文化遗产宝库,纪录片还讲述了吴文良父子收藏墓碑的故事,父子两代人把100多方保护下来的碑文进行翻译,留下了泉州对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见证。 “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以西街为中心,泉州古城也展开了新的保护提升工程,以崭新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94岁的诗人龚书绵从台湾回到了西街,这位“西街姑娘”为两岸的文化交流竭尽所能。生在泉州的她,始终难以忘怀家乡的记忆,今年元宵节,踏上故乡的土地,几度热泪盈眶。故乡的记忆,永远镌刻在她的心里。 “对于一代代老西街人来说,思乡情结,就包括在这弯弯曲曲的街巷里。”纪录片的最后,与西街有关的人物一一闪过,他们对故乡的依恋让人感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