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西街登陆央视说乡愁话海丝

2019-03-29 07:55:5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片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

泉州西街登陆央视说乡愁话海丝

摄制组在西街拍摄泉州小吃制作过程

昨晚8点,千年泉州西街亮相央视4套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原汁原味的西街故事、感人至深的故土情怀、熟悉的老街场景,勾起了大家的浓浓乡愁。纪录片展现泉州“多元文化宝库”的包容性,原真呈现流传千年的西街风貌,引发了强烈反响。

以“包容”为主线 讲述海丝起点故事

泉州西街在《记住乡愁》第58集播出,以《海丝起点 闽南古韵》为题,主线为“包容”。

“当开元寺的钟声响起,泉州西街也醒过来。泉州西街是泉州形成最早的一条街巷,这里古厝和洋楼遥相呼应,宗祠和教堂静静矗立,整条街道就像是一座穿越了时空的博物馆,展示着这里过往繁华,也记录着这里曾有的风貌。”专题片甫一开始,就出现了西街的航拍镜头,钟楼与东西双塔遥遥对望,红砖古厝掩映其中,长长的老街川流不息,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文化画卷。

西街上的对联和门匾,诉说着西街的根源和血脉。1300年前紫云黄氏的故事,就这么娓娓道来。历史上闽南一带山多地少,适合种桑养蚕。黄守恭钻研技术,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泉州的丝绸产业日渐壮大,远销海外,自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开放包容的姿态让紫云黄氏美名流传,也让西街和泉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如片中讲述的“一片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 而后西街日渐繁华,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胜景,各种不同的文化信仰,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西街上有数不清的小巷,每一个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西街往事。纪录片讲述了镇抚司的故事,典狱长颜贤的德名,流传千古。

老街人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深深影响着西街人的品格。西街走出了四个大学的大学校长。83岁的陈笃信回到西街,他从小不仅学习儒家经典,更学习近代科学,实现融会贯通。

今天的西街成为文化遗产宝库,纪录片还讲述了吴文良父子收藏墓碑的故事,父子两代人把100多方保护下来的碑文进行翻译,留下了泉州对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见证。

“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以西街为中心,泉州古城也展开了新的保护提升工程,以崭新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94岁的诗人龚书绵从台湾回到了西街,这位“西街姑娘”为两岸的文化交流竭尽所能。生在泉州的她,始终难以忘怀家乡的记忆,今年元宵节,踏上故乡的土地,几度热泪盈眶。故乡的记忆,永远镌刻在她的心里。

“对于一代代老西街人来说,思乡情结,就包括在这弯弯曲曲的街巷里。”纪录片的最后,与西街有关的人物一一闪过,他们对故乡的依恋让人感动不已。

因“乡愁”聚人心 西街后人接力保护古城

“千百年来,开放、包容的精神渗透在这片土地上,也深入到每个老西街人的心中。一条老街,见证这座古城的沧桑与厚实。”近年来从事古城保护与提质工作的市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是紫云黄氏后裔,他激动地说,先辈紫云黄氏始祖黄守恭以开放、包容的思想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使得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而老街也因海上贸易的繁荣,汇聚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而形成如今人气旺盛的多元化古街盛景,“身为后人,深感做好古城保护与提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果断决策和持续主动作为点赞。得益于启动古城保护提升工程,今天才能欣喜地看到央视《记住乡愁》原汁原味又让人怦然心动的老街实景实情实物纪录。”

远在菲律宾的90岁华侨李健生,通过在泉州的孙女李女士的视频直播看到了这集纪录片,半个小时时间里,老人家静静盯着屏幕。“我爷爷小时候常常去西街玩耍,看到熟悉的路、开元寺的雕刻、古早小吃时,嘴里一直念叨着记得这里。爷爷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快20年没回家乡了,片子里满满都是他的乡愁。最后我看到他眼中泛着泪光。”李女士说道。

“这一条包容的老街,中西合璧、东西交融。这是一条大爱的老街,民风挚诚、厚德无私。多元文化在刺桐城里激荡融合,使泉州人的精神世界格外丰富,展现出多姿多彩、内涵包容的古城气质。”西街老居民洪泓不仅亲自在纪录片里担任受访嘉宾,更在朋友圈里不断推介西街文化,讲述西街故事。

朋友圈里,关于《海丝起点 闽南古韵》的讨论刷屏了。“30分钟看了觉得不过瘾,这条老街,需要一个系列来完成对她的靠近与亲密、反观与洞悉。”泉州师院张灿荣老师写道。“魏怀阳老师带领古城讲解员们参与协助拍摄,感觉非常自豪。”古城讲解员陈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西街是泉州的地标性建筑,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厚重,可以说是闽南文化的缩影。”网友雕琢时光留言。“关于西街的乡愁不会因为纪录片播完而终止,掌声属于有历史积淀和故事的泉州西街,属于央视摄制团队的精湛表达。”参与拍摄的泉州广播电视台编导说道。

一个月来,泉州频频登陆央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镜头聚焦的背后,是城市品牌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纪录片的播出,更让泉州文化符号深入人心。

(记者 殷斯麒 文/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