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王祠进行30多年来首次大修
南安石井文物古迹众多,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延平王祠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延平王祠屋面被白蚁、风雨侵蚀,导致严重漏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延平王祠主体建筑修缮工程已得到省文物局批复。
昨日,记者探访延平王祠了解到,施工队已于近日进驻。维修工程将持续3个月左右。
构件受白蚁侵蚀严重
昨日上午,记者到达南安石井镇延平王祠。延平王祠坐西南面东北,前临海,后靠鳌石山,整体建筑是砖木石结构,斑驳的赤色砖石上刻画着岁月的痕迹。虽然如今祠堂已经布满了维修用的铁架与碎落的砖瓦,但依旧留存着数百年来延续不断的气派。走过照壁,就是石埕,石埕上同样搭建着施工棚。石埕之后便是大门,大门上有“十景朝还在,千秋衍派长”的对联,两侧则是被精心用塑料贴膜包裹保护起来的各种精致浮雕与装饰。
步入大门,天井与大厅上都搭满了施工用的铁架,四五名工人正在房顶上拆卸破旧损毁的瓦片,这些瓦片大多因被白蚁、风雨侵蚀,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进行置换。除了瓦片,房屋结构中的木橼等木质构件,也都被白蚁侵蚀严重,有明显的蚁痕,圆木横梁上的红漆大量脱落。祠堂内的牌匾、石碑为了不受施工影响,也被拆卸保护了起来。
据了解,施工队伍于3月底进驻,目前已经施工一段时间。
历史上曾两次大修复
延平王祠始建于明代中期,曾两度大修复,即1699年和上世纪80年代。
“这是30多年来的一次大规模修缮。”延平王祠管委会主任郑新新介绍,延平王祠的前身是郑氏宗祠。根据一些碑记和典籍记载,郑氏宗祠于明代嘉靖年间“火于寇”,也就是说最早的郑氏宗祠建于嘉靖之前,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中期被倭寇放火烧毁。1699年,郑氏后人郑缵祖、郑缵式及郑克塽(郑成功之孙)等人,一同出资重修宗祠。过后,为敬奉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氏宗祠改为延平王祠。上世纪80年代,海内外郑氏宗亲重修延平王祠。
延平王祠几经重修,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6年,延平王祠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工人在屋顶维修
将做防虫防腐处理
延平王祠占地300平方米左右,面积不大,但其是石井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一。
郑新新说,早年修复时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没有做防水和防蚁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延平王祠屋面被风雨和白蚁侵蚀,一些虫蚁也在瓦片和木构件中筑巢,瓦片和木构件损毁较为严重,导致屋内也漏雨。
据了解,南安市文管部门在做了详细的勘察后,向上级提出修缮申请。在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福建省文物局批复同意延平王祠的修缮工程,上级下拨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延平王祠的主体建筑大厅、天井、榉头等部位进行修缮。
根据方案,此次修缮工程将全面揭瓦局部落架维修、修补残损构件、纠正被改错部分,保持延平王祠的完整和健康状态,最大限度地延续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修缮木构件均进行防虫和防腐处理。整个修缮工程计划3个月完成。
(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吴冠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