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协同办学 突破校企合作“一头热”

2019-04-16 07:39:33 王敏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协同办学,突破校企合作“一头热”

东南网4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编者的话

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份被看作“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的方案,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4月12日,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激励措施实施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保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保证,其中职业教育为大多数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保障乃至就业保障。近年来,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缺乏逐渐形成制约。各地纷纷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期具备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泉州是制造业大市,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素质劳动者日益缺乏。为突破人才屏障,泉州拨付专项资金,出台政策,不断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探索现代学徒制,组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取得一定成效。本报推出相关报道,希望对各方有所助益。

连续9年领跑全省经济的泉州,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

近年来,泉州探索出一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全面合作的产教融合特色之路。通过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探索破解校企合作“一头热”、人才供需“两张皮”等现实难题。

顶层设计 构建产教融合政策体系

根据当地人社部门的摸底数据,未来三年,泉州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量将达26.28万,其中制造业的需求量约20万。作为人才培养大本营的泉州本地高校、职业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有7万名,其中七成在泉州就业。

面对巨大的供需“剪刀差”,泉州除制定港湾计划,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外,更是立足本地,着力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6年,泉州全省首设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计划每年投入8000万元,重点引导高校、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主动对接和服务泉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018年投入资金增到9000万元。

除资金保障,泉州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实施,建立市、县两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级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常务副总召集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担任副总召集人,侧重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抓职业教育。出台《泉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关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全市高校与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意见》《泉州市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产教融合政策体系。

政府层面的作为,契合了产业转型、企业发展和高职教育提升的现实需要。其顶层设计和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为破解校企合作中的“一头热”现象奠定基石,起到黏合剂和推进器的作用。

当前,泉州正在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泉州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计划通过改建、扩建、重组等方式,首批筛选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额37.9亿元,实训工位3.7万个。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