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传芳”故事背后的宰相李文会
2019-05-17 10:41:4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李文会:字端友,惠安小岞人,宋时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即副相),是惠安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宰相。 |
祠堂门上有“沙堤始祖”石匾 政界红人立场微妙 李文会可以改变七里湖的命运,但却难以改变自己随波逐流的命运,那也是南宋初多数文武官员共同的命运。 南宋之初是个十分压抑的年代。宋室南渡后,宋高宗赵构虽得以登乘龙座,但整个国家却陷于病恹恹的状态,百姓惶恐,经济不景气,军队各自为战,不少王公大臣心怀鬼胎。高宗一方面担心金国放还徽、钦二宗会使自己的帝王梦破灭;另一方面又怕一旦战胜,会造成武人跋扈,自己控制不了局面,故尽量避战,专心媾和。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惠安小岞人李文会登场了。李文会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他出身寒门,自幼好学诗赋,饱览典籍,“思研经学,多有训解”,为科举考试做足了准备。建炎二年(1128年)李易榜,李文会名登科甲。当时,南宋从中央到地方,人才严重短缺,大批进士被选入朝官。李文会在中进士后,也先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奉议郎、左朝奉郎、左宣教郎等职。不久,金兵攻破扬州,高宗逃往杭州,后又一路逃至温州。这段时期,李文会始终追随于高宗左右,算是做到了“不离不弃”,这也引起了高宗对他的关注。 而后数年间,宋金打打停停,战事胶着的同时,和议之声也从未断绝,因为双方的国主都已倦于战伐。宋朝方面急于营建自己坍塌的皇家领地,而金国则忙着要戡平内乱。绍兴八年(1138年),两国终于达成和平协议,南宋也定都临安(今杭州)。然而,和局迅速被打破。金国不久发生政变,废约再度侵宋。为了第二次议和,绍兴十一年,秦桧、万俟卨等人设圈套以“莫须有”之名杀害了岳飞父子,促成和议后,南宋实权落入秦桧之手。秦桧收揽奸佞多年,为架空高宗、独掌朝纲,他甚至还收买了赵构身旁的内侍以及御医王继先,利用他们窥伺高宗的举动。高宗对此并非全然无察,因此也暗中培养起自己的“得力助手”,李文会便是其一。 早在宋金第一次和议时,李文会处身中立,既不献媚于议和派,也不力顶主战派。恰是他这样的立场,合了高宗的胃口。据宋代史学家李心传著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十二年(1142年)四月,李文会由左宣教郎升授监察御史,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再过数月,又被擢为侍御史,完全成了高宗的“贴身秘书”了。到了绍兴十四年(1144年)春,李文会一跃而成御史中丞,成为政界红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2》载曰:“(绍兴十四年)癸酉,侍御史李文会试御史中丞。”李文会升职速度之快,简直可以用“火箭升空”来形容了。 从绍兴十二年到绍兴十四年,李文会既揭发前闽县知县李汝明受赃贪污,淮南转运判官张祁治狱不当,右宣教郎、签书江阴判官厅公事蔡楶违法乱纪,又弹劾了洪皓、魏良臣、王晞亮、何麟、高闶等主战派,同时也弹劾了议和派的万俟卨、万俟止、勾龙庭等。可以说把主战派和议和派都给得罪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2》载:“(绍兴十四年)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刘才邵、祠部员外郎王观国并罢。御史中丞李文会论二人皆以附万俟卨为腹,心中怀异意,自作弗靖,若久在朝必害至治。乃以邵知漳州,观国知邵州;军器监陈康伯权尚书吏部侍郎,尚书左司郎中李若谷权工部侍郎,以将出使也。”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李文会在将刘才邵、王观国等万俟卨的心腹驱逐出朝堂的同时,也举荐了主战派的陈康伯、李若谷。不难发现,李文会当时的立场确实十分微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