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乡规民约历史源远流长 精华亟待发掘
2019-06-21 10:16:5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乡规民约是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规范体系。泉州历史上存在着大量影响深远的乡规民约,它们在传统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于安平桥水心亭内的《剔奸保民》碑

严禁勒索的《剔奸保民》碑

安海地处晋江与南安的交界处,扼晋江、南安水陆要冲,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商贸重镇。安平桥,位于安海镇西畔,是横跨安海港通往南安水头镇的一座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如今,在安平桥的水心亭内,屹立着一块《剔奸保民》石碑。这块碑刻是在清乾隆年间安海商贸昌盛的背景下,讲述了一起“民告官”并得到胜诉的案件。

这块《剔奸保民》碑立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碑记乾隆二十七年时有盐馆干办洪达派销食盐,借机勒索百姓,给民众增加负担。老百姓中有柯思淑等人随即在衙门申诉,“呼辕免配”。后来道宪(即道台,清代为省、府之间的地方长官)经审理之后做出批示,称:“派销即启勒索之端,此风断不可长。”还老百姓以公道,并制止了派销勒索之风。

碑刻还载称:“蒙分府靳遵行示禁:‘仰该地居民商贾行铺、约练地保并该馆办哨丁人等知悉,凡食用盐斤,许向肩挑官盐平买。该馆办洪达务宜守法奉公,不许籍端勒配,滋累小民。倘敢故违宪禁,许被害之人立即指禀,以凭严究详报……”以洪达勒索事件为戒,要求办事人员须守法奉公。该碑的末部亦镌有安平居民数十人的名字,这是典型乡规民约的风格。

泉州地方自古传下的乡规民约实在太多,难以尽述。它们不仅是历朝历代维护地方基层统治的基石,更是各地民间施行教化目的的主要措施之一。乡规民约不只是乡村民众简单的规定、约定,其内容更有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当下,继承了优秀传统品德并融入时代新要求的乡规民约,仍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让乡规民约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改变乡村中仍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依旧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一大课题。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