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10W+”的灰色制造者 起底“刷量”产业链

2019-06-25 09:15:23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刷量还分快刷慢刷 称大V也靠“数据维护”

记者在另一个QQ群内找到一个发广告的成员。该成员对公众号“刷量”的报价是30元1000阅读量。随后他发来了一张某公众号的阅读量数据,数据中该篇文章阅读量为1067,他表示“数据都是真实的,上图是今天客人定的阅读量”。为了取得记者信任,该群成员随后又发来一张某网络科技公司的营业执照,自称是其公司的营业执照。

“我们每天都要刷成千上万的量,所以不用担心数据问题。”他表示,很多公众号都做“数据维护”,包括一些知名公众号、大V,有的也是靠“数据维护”支撑起来的。

“这种数据是如何刷出来的呢?”记者询问得知,他们都是通过技术机刷的,保证“活粉”,同时,“刷量”也有快刷和慢刷两个方式,刷1000阅读量,用快刷可当天完成,慢刷需要1到3天的时间,快刷的价格会高一点。“公众号阅读量是时价,每一刻都不一样,下单前需询价。”

点赞量粉丝数评论量 各大平台全都可以刷

记者咨询多个卖家了解到,除了阅读量,微信点赞量、粉丝数、评论量甚至是评论内容也能刷。一名卖家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可以提供微信、抖音、微博等网上各种平台(APP)的“数据维护”,其中微信包括微信阅读量、微信文章转发、微信文章收藏、微信H5页面点击量跟访客量;而在抖音上则可以刷抖音粉丝、抖音点赞、抖音播放、抖音评论;在微博数据维护方面,包括刷量转发、点赞转评、评论、长微博阅读、微博话题阅读等数据,都是可以通过他们操作完成的。

“60元可以增加1000粉丝,都是‘活粉’。”一名卖家告诉记者,不少公众号在营销的过程中,通过制造粉丝众多的假象进行“推销”,谋取利益。

我国刷量产业人员 规模已超300万

据腾讯方面的数据显示,我国刷量产业的人员规模达到了300万。其中,以网站、APP、自媒体账号为根据地的从业者约200万;以聊天群为阵地的人员超过了100万。

刷量从业者中,年龄集中在18岁至40岁之间,本科学历人群占到了60.43%。

2018年3月,国内首个集微信恶意注册、群控外挂、赌博网络平台于一身的黑产团伙被警方查获。据悉,这个公司全员只有52个人,日流水却达近千万元。

2018年12月,腾讯发布首份《互联网账号恶意注册黑色产业治理报告》指出,恶意注册是大量网络犯罪活动的源头黑产,刷量就在恶意注册的下游黑产业链条中。为防止恶意注册,去年,微信上线了注册辅助验证策略。当检测到用户在进行异常注册时,例如批量注册、外挂注册,会要求用户通过好友辅助来完成此次注册。

如何鉴别公众号“刷量” 如何鉴别真假阅读量?

据报道,有IT人士称仅从肉眼就可以做简单分辨。“有的账号天天10万+,却没有开放留言功能,很可能是害怕暴露自己真实阅读量,大家可以注意看阅读后的点赞、留言,从这几个维度判断甄别。”该业内人士表示,另有一个标准,即看微信阅读量是否瞬间递增。“机器刷出来的会在瞬间以整数递增,比如1000为单位,瞬时达到10万+。”

有广告主表示,精确判断公众号阅读量是不是“刷量”所得,需要专业监测公司提供实时监测数据。据介绍,正常阅读量变化曲线是平滑的,刷数据的曲线画出来是阶梯状的。

相关阅读

刷量属于“欺诈性点击”

2017年8月11日至9月14日,常某与王某达成了“刷量协议”。按照协议,常某给王某刷量,按照三次付款。但最后一次刷量后,王某耍赖,拒绝付款。常某将王某告上了北京互联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王某支付服务费及其利息30743元。

今年5月23日,该案在北京开庭,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并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获利全部予以收缴。理由是,上述二人通过“暗刷流量”交易,获取非法经营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法院认定,“流量”是附带经济价值的“虚拟财产”。虚假流量会阻碍创新价值的实现,降低诚实劳动者的信心,扭曲决策过程,干扰投资者对网络产品价值及市场前景的判断,影响网络用户的真实选择,扰乱公平有序的网络营商环境。不属于真实的、基于用户对网络产品的喜好自愿产生的点击行为,属于欺诈性点击。

判决书写道:“长此以往,会造成网络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最终减损广大网络用户的福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