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安溪湖上乡盛富村:畲族聚居地的“美丽蝶变”

2019-07-25 08:13:4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与盛富村竹编手工艺师傅共同完成竹编作品 (林楷强 供图)

近日,“竹编振兴梦,手绘畲家情”主题系列活动在安溪湖上乡盛富村举行。头饰、耳环、腰封、提包、灯具……参加活动的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们展示了创意新颖、融入畲族风情的竹编作品,竹编工艺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湖上乡党委书记陈永忠介绍,盛富村是畲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也是革命老区村,竹编产业是该村特色产业。过去十几年来,盛富村不仅挖掘培养竹编手工艺师傅,推动竹编工艺品制作创新,还探索出一条传承文化、积聚旅游资源、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围绕“游铜锣古地、赏畲族文化、品特色美食、购盛富竹编”发展思路,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山门、畲族竹编展示馆、畲族文化馆和畲族文化广场,落后的少数民族村一步步换上了“新装”。

创意融入 绿竹子变“钱袋子”

盛富村盛产毛竹,拥有400多年的竹编历史。“以前,村里没有通水泥路,没有通讯信号,村里的各式竹编产品虽然美观实用,却销不出去,外面的东西也很难运进来,村里好像与外界隔绝了一样。”回忆起以前的日子,盛富村党总支书记钟志艺感慨不已。

2016年9月,村里创办了节节高毛竹专业合作社,“自主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让村里的竹编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50多岁的竹编手工艺人钟木春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合作社的时候,只能拉着竹编产品翻山越岭到各村叫卖。如今不仅工资提高了,连销路也不用愁了。“通过合作社,销量直线上涨,工资高了,大家干活的热情也高涨了!”

有了销路,产品种类不多、工艺落后、附加值低等问题又出现了。在盛富村的挂钩领导、湖上乡纪委书记叶明昆和大学生村官林楷强的推动下,2018年以来,盛富村选送三批竹编手工艺人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编<安溪竹藤编>)代表性传承人陈清河的工作室进行培训,提升技艺,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9年,湖上乡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合作,成立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乡村振兴工作站,开展大学生与竹编艺人联合创新创作的暑假社会实践。

湖上乡乡长蔡雅娟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合作,通过“213”( 2名竹编师傅+1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乡村振兴团队模式,加快产业人才培养,传承、提升竹编技艺,创作竹编精品,助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抱团取暖 茶产业“二次腾飞”

和安溪其他地方一样,这里的村民也以种茶为生。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盛富村,常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制茶历史悠久。

尽管这里有着很好的茶叶,但茶农长期以来单打独斗、无序竞争,甚至相互压价,直接影响了收入,也影响了村里茶叶的竞争力。

怎么能让茶农团结起来,统一打响品牌?村两委筹集50多万元,建立茶叶基地,创办了“盛富茶叶合作社”,注册了“盛富金铜锣”商标。全村上下都当起了推销员,在他们的努力下,“盛富金铜锣”茶叶成为“第七届国际商协会领导人会议”、2011中国(海峡)国际绿色能源大会的指定用茶。

近年来,为帮助盛富村等少数民族村实现茶产业的“二次腾飞”,湖上乡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快茶业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该乡通过举办铁观音春季初制技术大赛、秋季茶王赛、海峡两岸冬季茶园管理技术交流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促进茶叶制作回归传统,安溪不少乡镇举办茶王赛的参赛茶品都来自湖上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特色彰显 文明新风入画来

盛富村的变化,不仅是产业更具后劲,村容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美观,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入村口,就可以看到别具一格的特色山门;公路两侧每根路灯杆上悬挂着畲族特有的凤凰图案以及“畲”字灯箱;集亭、台、池、绿地于一身的4000多平方米畲族文化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畲族文化馆里,展示着畲族农耕文化、服饰、家风家训等内容;村里的许多古民居、公共建筑的墙都打造成了畲族文化墙,尤其是安溪首幅3D畲族竹编技艺科普墙最吸引人,越来越多游客到这神秘村寨访古探奇。2017年11月,盛富村获得“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2018年9月被列入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名单。

记者获悉,下阶段,盛富村将按照“党政主导,高校助力,产业支撑,村民参与”的发展思路,把畲族文化深挖、做透、全面发展,打造福建山区少数民族村研学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许雅玲 实习生 郑怡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