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崇达看来,建造公益图书馆既圆了儿时的梦想,又是一次再回家的过程,更是对社会公共责任的承担形态。 依依不舍老房子 心情几度被拉扯 “那房子,大门的石头对联,是父亲送给母亲为数不多的惊喜,他将两个人的名字编入对联,刻在石头上;屋子里有他们结婚的床,掉了漆,可却都是留有记忆的……”在《皮囊》的书中蔡崇达曾写过,为了建这座房子,母亲几乎是疯狂偏执的,她在父亲中风偏瘫,生活困顿到去捡拾人家扔掉的菜叶时,两度“倔强地浪费钱”去盖一座家人的房子。 去年年底,蔡母一开始得知儿子要将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和情感的房子改造成开放给公众的图书馆,内心是十分支持的。“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上海,这座房子也就落寞起来了,一年住进来的次数屈指可数。我和母亲提议将家园改造成公益图书馆,母亲是很开心的,她欢喜看到房子将成为帮助乡人的地方。”蔡崇达说。 可当蔡崇达频繁地与设计师对接建造事宜时,蔡母却又伤心了起来。在图书馆设计一改再改的三四个月时间里,蔡母的心情被拉扯着,忽高忽低。晋江东石镇区房屋密集,楼与楼之间相隔最宽处还不到两米,要想在这高密度的建筑地形下,将旧式的房屋改成集现代化与文艺气息为一体的图书馆,难度特别大。老旧的房子已经承载不了图书馆的设计初衷,母亲的房子不得不由“简单改造”变为“拆掉重建”,不得不再追加建造预算。 蔡母曾难过地向儿子诉说内心的苦闷:“房子的一块块砖还是我亲手跟师傅一起垒的,在垒的时候你爸爸就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推倒了就没有了……”面对母亲的不舍与留恋,蔡崇达坚定地说道:“父亲会很骄傲我们把它改成开放给大家的图书馆的。一定会的。”终于,在听到设计师会把房子石头上的对联、掉漆的床都保留下来,落成之后的图书馆也许会成为地标性建筑,蔡母才又开心起来。 4月15日,蔡家人收拾细软搬家;4月22日,蔡母特地回东石,按照闽南习俗,办了个动土仪式,告诉这座她扎根大半辈子的房子,“咱们要动土啦”。6月初,蔡崇达在自己的微博里发了一张房子拆掉后的工地图,告诉所有关心、关注的人,“‘母亲的房子’图书馆,开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