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惠安侯卿“同胞三知”传佳话
2019-08-16 15:54:2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自古以来惠安辋川镇的更新、玉围、居仁、京山,以及螺城镇的南洲、梅山等村落,民间俗称为“侯卿”。

陈炜、陈煌、陈煇是贵州布政司左参政陈睿的孙子,三兄弟自幼勤奋好学、相勉相励,同赴省城应试,陈炜、陈煌齐登林文俊榜举人,而三弟陈煇登副榜第一名;三兄弟相继出仕,继承爷爷陈睿清慎干练的做事风格,在各自任内皆颇有建树

“奕世科第”祖祠堂是侯卿陈氏最早的祠堂

核心提示

自古以来惠安辋川镇的更新、玉围、居仁、京山,以及螺城镇的南洲、梅山等村落,民间俗称为“侯卿”。明朝中后期,这里出了“同胞三知”陈炜、陈煌和陈煇(音同“辉”),清誉流远,嘉靖帝还为他们赐建“三牧坊”于惠邑驿下,以彰显三兄弟的荣耀。

□本报记者 吴拏云 文/图

“方伯第”近年有历重修

气势雄浑的 古建筑群

如果从空中俯瞰惠安县辋川镇更新村一带的话,你会发现这里有一大片的古建筑群,其中有始建于宋代的“渔庵古地”,有明代的“奕世科第”、方伯第、藩宪第等三座皇帝诰封的家庙,有明代的贡士厅、知府厅、知县厅(已废)、长房厅、两座同知厅(已废)、两座楼下房厅等祖祠堂,还有石门祖祠、海头祖祠等13座(已废4座,现存9座)知名古建筑。这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布局和谐,气势雄浑,是侯卿陈氏族人历经数百年岁月积淀下来的宏博人文的象征。

“奕世科第”坐落于更新村后坑自然村内,该家庙最早是侯卿陈氏二世祖陈彦文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购地肇建的三开间住宅,后由侯卿五世祖贵州布政司左参政陈睿加以扩建成家庙,并被诰封为“奕世科第”。据惠安县侯卿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陈锡家介绍,祠堂为三进五开间、土木结构建筑。虽历经600多年风雨,该祠堂依旧保留着明代建筑风貌。由于“奕世科第”家庙是侯卿陈氏最早的祠堂,可以说这里孕育了侯卿陈氏的俊杰英才。

与“奕世科第”比邻的是惠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侯卿“方伯第”。这栋古建筑系陈睿所建,肇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整体建筑为砖石木结构、硬山式燕尾翘脊,保留有明代额枋、斗拱、雀替、吊筒等构件,雕工精致。门厅、大门入口处抬梁上的三对“鲤鱼化龙”雕刻,迄今尚有一对保存完好。据悉,陈睿还曾创办“龙盘社学”,一度把府邸“方伯第”作为社学学堂使用。明嘉靖《惠安县志》载曰:“龙盘社学在三四都后坑陈氏主之”。明清时期,“龙盘社学”培育出了大批功成名就的惠邑文士及官员,影响深远。在“方伯第”外,如今竖立着几十块石旗杆夹,不难看出侯卿古代在科举和仕宦方面,是才彦辈出、簪缨相继的。

陈睿事迹见载于《惠安县志·卷之二十三·卓绩》,他是明成化乙未(1475年)进士,出知揭阳县时,“持法坚定,不可挠以私”,是个十分有个性和立场的官员。后来在户部任员外郎中时,他又以“老成练达”著称,最后以贵州布政司左参政之职致仕返乡,并在身故后,被崇祀于乡贤祠内。据陈锡家介绍,陈睿还以孝德感动明宪宗皇帝,被御赐享有“宫鼓游乡”之荣耀,此即惠安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侯卿十八游大鼓”的由来。如今每年农历正月十八侯卿都会举办“宫鼓游乡”民俗文化活动,以展示古之先贤科举功名灯牌为主要形式,在侯卿范围内巡游,其主旨是为弘扬孝德,激励学子积极进取、报效祖国。

陈炜墓志铭尚存,此为拓片。

政绩卓著的陈炜

明代惠邑驿下原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牌坊“三牧坊”,是明嘉靖皇帝为彰表“同胞三牧”(亦称“同胞三知”)的陈炜、陈煌和陈煇三兄弟而赐建的,今已湮没。清嘉庆《惠安县志·古迹·坊表》载称:“三牧坊在驿下,为知府陈煌、知州陈炜、知县陈煇立,废。”陈炜、陈煌、陈煇是贵州布政司左参政陈睿的孙子,三兄弟自幼勤奋好学、相勉相励。明正德二年(1507年) ,陈炜、陈煌、陈煇同赴省城应试,陈炜、陈煌齐登林文俊榜举人,而三弟陈煇登副榜第一名。后来,三兄弟相继出仕,陈炜官至广西上石西州知州,陈煌官至云南曲靖知府,陈煇则官至广东翁源知县。三人继承爷爷陈睿清慎干练的做事风格,在各自任内皆颇有建树,故而被誉为“同胞三知”,史册留名。

陈炜,“同胞三知”之长。明嘉靖《惠安县志·卷十三·人物》曰:“陈炜,字孟昭,睿之孙,常山知县,升温州通判、广西上石西州知州”。踏入仕途后,陈炜初授浙江衢州府常山县知县。到任后他“裁冗费、除狡狯、矫时弊,以循良闻于朝”(见《惠安县志·卷之二十四·循良》),即在常山县裁减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减少县衙内不必要的开支费用,弃用诡诈奸刁之徒,重用奉公守法之士,同时还着力改变衙门一些不良风气。陈炜奉公守法之名甚至传至朝廷,令人对其刮目相看。不久,陈炜升任温州通判,后因政绩卓著,又擢升为广西太平府上石西州知州,并在知州任上致仕。

相传,身为惠安人的陈炜还对建筑学颇有研究。他曾应召进京督造皇宫,独创“鸡舌叠斗拱”建筑架构,完成“一丈厅九尺椽”的建筑范本,享誉京师。皇帝体恤他劳苦功高,赐他红袍及一品冠带(民间俗称‘翘匙帽’)。这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侯卿三奇”之一——“知州戴翘匙”的传说。

陈炜告老还乡后,择地惠邑斗门围内(现玉围村),以气势磅礴的“五马拖车”建筑格局营建了“五座七落相接脊”的宅邸“知州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每座建筑有7个“天井”,五座合成一个共用大“天井”,故留有对联:“围城圣地号玉围、卅六天井是吾居”。据侯卿资料记载,陈炜还与陈煌、陈煇两位弟弟一道修缮侯卿陈氏祖祠堂、祖坟并增纂侯卿陈氏谱牒。

从竖立着的众多石旗杆夹上不难看出,侯卿古代在科举和仕宦方面是人才辈出的。

“至诚处人”的陈煌

陈煌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惠安县志·卷之二十四·循良》载曰:“(陈)煌选南工部司务,升员外郎中,督大工,提摄得宜。”陈煌入仕后,从南京工部司务做起,后升任工部员外郎中,督造大型工程建设。他奖罚分明,提拔人员得当适宜。嘉靖元年(1522年),朝廷发生“大礼议之争”,围绕明世宗该尊奉哪派为正统展开激烈斗争。卷入“大礼议”之争的官员分为“继嗣”和“继统”两派,“继嗣”派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而“继统”派则以宠臣张璁为首。结果,张璁为了壮大“继统”派的声势,要求陈煌一同上疏,支持“继统”之说。陈煌为人耿直,不畏强权,说什么都不肯尾附于“继统”派,后来便被调离京城,远赴贵州思南任郡守。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陈煌起补云南曲靖府知府。这时的云南曲靖尚是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陈煌之前的数任官员屡屡盘剥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陈煌到任后,立即严禁地方官员扰民,停止征收额外的苛税,民众得以安居乐业。他任职曲靖知府整整十年,于嘉靖三十三年告老还乡。据《惠安县志》记载,陈煌平素以“至诚处人”,所以人们都非常乐意与他亲近。

陈煌墓日前在泉港驿坂被重新发现,这个“消失”近百年的古陵墓有曾遭破坏的迹象,但墓前仍遗留不少精美的石雕构件。

“方伯第”肇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

捍土卫民的陈煇

比起两位哥哥,陈煇的一生更加坎坷。他从小过继给二叔陈槐为嗣,继母早故,是继父一手将他拉扯长大。陈煇为人淳朴敦厚,事继父及生身父母至孝,也事胞兄如父。正德二年(1507年), 陈煇与兄长陈炜、陈煌同赴省城应试,两位哥哥高中举人,他登副榜第一名。当时陈煇年仅16岁。不久继父谢世,陈煇留家丁忧三年。嘉靖元年(1522年),陈煇进京会试,贡士及第。仕初,他奉召进京任掌管晋见的近侍生,经常奉旨出没边疆,后奉诏到广东翁源县任职(疑为县丞)。

据陈锡家讲述,明中期广东沿海海盗猖獗。在翁源县期间,陈煇坚决执行朝廷的海禁政策,甚至把自己的俸禄捐出来筑砌海防设施,严厉打击海盗,海盗对他恨之入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生母王氏殁,陈煇请辞回家,丁内艰三年不出家门。旁人劝他:你已从小过继给你二叔,该尽的孝道已经尽了,无需如此尽孝。他却说:都是至亲之人啊,不能以过房出嗣而不尽孝道!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陈煇返回翁源县继续任职。不曾想刚到翁源不久,海盗买通书童,得知陈煇在写字前有用舌舔笔尖的习惯,便把毒药孔雀胆沾于毛笔尖上。后来,陈煇在提笔书写时,果然先把沾有孔雀胆的毛笔放在舌尖上舔了舔,结果中毒而亡,享寿53岁。陈煇卒后没有留下任何财帛,家中一贫如洗。时为江西提学的堂妹夫张岳听闻,倾力资助陈煇的长子陈堦,方使其能扶榇归葬故里。后来,嘉靖皇帝追授陈煇为翁源知县。泉州文保专家黄真真表示,陈煇一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为官清正,特别是不惧海盗,捍土卫民,其精神是值得人们钦佩的。

“奕世科第”祖祠堂内匾额林立

深入人心的 “同胞三知”

在侯卿陈氏祠堂内,迄今保存着三块珍贵的明代墓志铭,其中一块就是陈炜墓志铭。惠安县侯卿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陈锦珊表示,此墓志铭由时任浙江按察司佥事的庄用宾撰书,户部左侍郎蔡克廉书丹,江西左参政康朗篆盖,汇聚泉州多位历史名人之力而成,是十分珍贵的明代文物。

惠安县侯卿文史研究会的学者们称,他们在认真研究明代陈氏祖先的墓志铭后发现,清嘉庆《惠安县志》中对陈煇生平的记载出现多处纰漏,比如嘉庆《惠安县志·孝义》载称:“(陈煇)早丧母”,应为“继母早丧”才对;后面的“适继母殁”,则应为“适生母殁”;还有“授翁源令,岀京至江右,卒”之说,亦与事实不符,尤为遗憾。陈煇生前曾留下一首诗《桂林诸葛亭》:“城西峰顶最高亭,忘极天南入紫冥。日出山河分海岛,风清笳鼓静边庭。跻攀况复逢时令,赋咏从教豁性灵。会晤相亲即为乐,不需分手歎晨星。”这是他借瞻仰三国名相诸葛亮遗迹之机,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而他最终也真的为国捐躯。而今思之,令人感怀、悲惋。

“三牧坊”早年已废,如今已无从了解这座古建筑物的详细构造,但在侯卿“奕世科第”祖祠堂的大厅内我们发现一副柱联写着:“知州知府知县事,同胞同榜同牧民”。毫无疑问,“同胞三知”陈炜、陈煌和陈煇的人品、政绩、学问在侯卿早已深入人心,而且他们的故事也将继续流传下去。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