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蓬壶西昌村将废弃古大厝改造成老人的乐园——
幸福院里安享幸福晚年
改造后的古大厝
核心提示
在永春县蓬壶镇西昌村,村里废弃的古大厝重新装修后,设置成服务中心和免费素食馆,成了幸福院。在这里,老人既可以享受关怀活动,又可以展示才艺。不仅如此,幸福院还提供免费素食午餐、义诊等,同时组建了村民义工小组,租用荒废的农田种植蔬菜。老人在这里快乐劳动,尽兴唱歌跳舞,午间还能享用免费午餐,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吴志明 陈小阳 文/图
老人住在幸福院 日子过得很充实
昨日11时许,记者来到西昌村幸福院。沿着西昌村村部往前走了约100米,眼前是焕然一新的福裕堂古厝。远远地,就听到悠扬的歌声从里面传出。走进古厝护厝,七八个老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投入地唱着歌曲。在古厝大厅,有几个人在演唱南音。古厝另外一侧的农家书屋里,几位阿姨正听着音乐排练舞蹈。
在另外一座古厝——尊敬堂的一侧,记者见到了另一番热闹的景象:老人有序地排着队,依次打米饭,打完米饭来到一旁,打菜的村民帮忙将菜装进碗里。老人端着碗找了位置,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记者注意到,当天中午的菜有三种,分别是空心菜、八角瓜和芋头梗。
“以前一个人在家不想做饭,人老了也种不了田,没事经常一个人坐着,夏天就在家门口打盹。可现在每天忙得很,很幸福。”村民林老伯说,他现在经常泡在幸福院里,白天打球、打牌、“话仙”,晚上唱南音,日子很充实。
记者走访发现,两座古厝都进行了功能分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苑、图书馆、南音苑、书法雅集室、书法教室、义诊室、茶道空间、香道室等。而在尊敬堂的前面,是一片田地,种有芋头、空心菜、水稻等。
老人在幸福院里快乐唱歌
大家很少空手来 不是捐钱就是带菜
西昌村村委会主任李先生介绍,全村有5800多人,满60周岁的有900人,平时外出人口约三分之一,有五六百名老人住在村里。许多老人除了农忙,平时没什么事可做。有的人不习惯和子女在城市生活,就一个人住在村里,子女也不放心。了解情况后,村里和乡贤探讨成立幸福院。2014年左右,在乡贤的倡导下,村里请专业团队对“尊敬堂”和“福裕堂”进行全面修复。
村里创办幸福院,开办了素食馆,提供免费午餐。村里的老人不想煮饭的,就会来这里“蹭饭”。不过,大家很少空手来,不是捐钱就是带菜……
村民王实今年85岁,育有六男二女,老伴已经过世,目前她和其中一个儿子一起生活,其他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身边。得知家乡开办免费素食餐厅,孩子们回家时都会捐些钱或者买一些大米、油送到素食馆。
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连祖厝内几把藤椅,也是村民自己动手编织的。
免费素食午饭解决了老人煮饭的烦恼
义工队伍渐形成 今后或增加免费晚餐
除了村民、乡贤捐资捐物,几年来,村里渐渐形成了一支义工队伍,目前有10多人。村民黄宗琪今年74岁,从幸福院成立开始,他就在这里当义工。他对本地乡亲很熟悉,常常热心地带着外地来的义工,一起走访慰问村里的高龄、孤寡老人。村民林国建虽然左手有残疾,但也加入了义工队伍。
“我们租了十亩左右的田地,义工们种植稻谷、蔬菜,自给自足,都是绿色食品。”82岁的村民林金印擅长种菜,菜地面积虽然不大,但一年四季总是硕果累累。他不仅亲自上阵,还教会不少人。村民林文安和妻子尤一在餐厅组义工的帮忙下,负责老人们的伙食。
李先生介绍,下一步,他们准备对租下来的其他古厝进行修复,建设历史文化展示馆和乡贤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增加免费的素食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