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侧记:传统曲艺花开两岸

2019-09-18 08:11: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表演福州伬艺。 记者 吴洪 摄

薪火相传

此次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曲艺演员是两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一个叫吴律宽,今年12岁;一个叫吴冠征,今年9岁。两人是亲兄弟。

这次他们为观众带来的是相声《说文解字》。虽然年纪小,但吴律宽、吴冠征毫不怯场,挥舞着手臂让师父、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相声演员应宁猜字,若猜不出来,还戏谑道:“师傅,您识字吗?”一唱一和的稚嫩童声,逗乐了现场观众。

“三年前,我到台湾授课,向台湾青少年传授说唱艺术,这两个小朋友正是从那时开始学习相声的,如今已登台表演多次。”应宁告诉记者,上世纪40年代,一批大陆的曲艺界前辈、曲艺爱好者到台湾,通过多年的舞台耕耘,他们在岛内留下了曲艺的种子。自2011年开始,应宁共到台湾交流23次,2016年以来应岛内票友、家长的邀约,面向岛内青少年开班授课。

为了让台湾青少年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来自祖国大陆的曲艺文化,应宁在岛内成立了快乐语言工作室,并进入台湾校园开展曲艺体验课,听过课的台湾学生已达数万人次。

长期学习曲艺艺术,让吴律宽、吴冠征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浓厚。为了练习说唱技巧,他们品读了许多文言文、古诗文,不仅语言表达能力超群,而且还学会了用说唱的方式诵读课文,大大提高了背诵课文的效率。

“曲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保存着民族文化的基因,存续着民族文化的根脉,两岸业者肩负着传承与弘扬的责任。”叶怡均说,10多年来,台北曲艺团坚持招收少年团成员,为曲艺在台湾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为只有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两岸民众才能透过共同的语言,更好地了解彼此、认识彼此。”

携手创新

专场演出之余,一场有关两岸曲艺转型变革的研讨会,吸引了80多位两岸曲艺业者交流畅谈。

台湾台东大学音乐系教授郭美女直言,在休闲娱乐多元化的冲击之下,传统曲艺艺术若不创新艺术形式,将逐渐被取代。

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副主席张德祥深有同感。他说,网络短视频、抖音等娱乐方式盛行,内容基本也是以说、唱、舞蹈等元素为主,具有曲艺的某些艺术特征。“可以预见,今后曲艺艺术形式的创新,离不开网络环境。”

两岸曲艺业者该如何推动传统曲艺创新发展呢?“早年,曲艺节目的舞台在茶舍或剧场,后来进入了电视直播、录制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让曲艺艺术呈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内容创新才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认为,曲艺要赢得观众,只靠形式的花样翻新是不够的,也是难以持久的,最终赢得观众的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作品。他呼吁,两岸曲艺业者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作品要回应大众的需求、时代的关切,这样才能引发共鸣。

姜昆的观点得到了叶怡均的响应。此次专场演出期间,叶怡均携手大陆青年相声演员李丁、台湾青年女相声演员吴姵琳表演的相声《左右为男》,从都市百姓最有感触的婆媳关系入手,抖出了诸如“婆媳同时怀孕先照顾谁”等笑料百出的“包袱”,令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重新思考现代家庭和谐关系的构建。

“大陆演员善于‘抖包袱’,台湾演员创意性强,两岸业者相互交流,脑力激荡,往往会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叶怡均说。

“两岸业者还可以做一个长远规划,共同开展两岸曲艺人才的培养、市场的培育、作品的创作以及表现形式的创新等,从而推动两岸曲艺产业的融合发展。”郭美女建议,一方面,曲艺应走进两岸校园,让更多学校师生有机会接触曲艺,并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欣赏曲艺文化的群体;另一方面,两岸曲艺业者要互学互鉴,透过新媒体技术,广泛地传播优秀的曲艺作品,让传统曲艺继续花开两岸。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