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王辉荣:好茶自己会说话 乡村振兴有盼头

2019-09-24 21:24:2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羊”王辉荣——

好茶自己会说话 乡村振兴有盼头

再过不久,安溪铁观音秋茶即将全面上市。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辉荣最近时常从安溪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回到家乡西坪镇盖竹村,手把手指导合作社社员搞好茶园管理,以期让德峰好茶在今年“抢茶大战”中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以“打造共同体、合作制好茶”为初心的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走过10年岁月,不仅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还成为实力强、有活力、能创新的先进标杆,于去年将“首届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字招牌搬回村里。

□本报记者 陈林森

金奖茶王

打造不用放冰箱的铁观音

出生于制茶世家的王辉荣,从小对安溪铁观音传统制茶技艺耳濡目染。接过父辈的衣钵,他几十年如一日躬耕茶园,倡导制作高品质传统铁观音。从2007年到2009年,王辉荣数次击败县内外制茶高手,捧走了金奖茶王的奖牌。

王辉荣坚信好原料、好天气、好技术是好茶必备的三个条件。西坪镇是铁观音发源地,在盖竹村,还有老祖宗留下的2000多亩红心歪尾纯种铁观音茶园。“这样纯正的茶种如果不注意保护,很可能就消失了。”眼看着村民将其他品类的茶叶混种其间,王辉荣急在心头。

2009年,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王辉荣当选“掌门人”。“原本十亩地至少有20户在种植、管理,现在十亩地就1户在经营;原本1户茶农有零散的十亩地,现在就由合作社统一分配给社员连片的十亩。”王辉荣主导通过集中丈量、统一分配,将茶园由零落四散变为连片集中,破除了原先几户人家共同拥有一片茶山的境况,减少了纷争,便于管理。在此基础上,王辉荣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老茶园。这在村里是件新鲜事,虽然王辉荣跟社员们做了许多动员工作,还是迟迟不见大家动手。

“改造老茶园的目的是解决茶树品种混杂问题,而不是要破坏老茶树。”王辉荣以身作则,先从自家的20多亩老茶园下手,改造给社员看。改造前,老茶园的茶一斤只能卖一二十元;改造后,仅是毛茶平均就能卖到200元一斤,最高甚至卖到了1000多元一斤。改造效果立竿见影,极大提高了社员的信心。

“高品质自然有底气,好茶自己会说话。”王辉荣特别注重源头,不仅在茶园管理上要求全人工除草、翻土,在制茶环节也要求保持传统手工技艺,保证茶叶的原汁原味,复刻出老一辈人手中“不用放冰箱的铁观音”。这样的茶不仅常温即可长期保存,而且香气足、口感佳、很耐泡,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成为合作社的一大卖点。

农民讲师

构建合作奔小康的共同体

“想要成功带动别人,自己必须有核心技术。”王辉荣经常给社员们开“小灶”,向村民普及老手艺、新理念。乐于分享的他还加入了安溪农民讲师团,每逢茶季就奔赴感德、祥华、大坪等茶叶主产区,走到茶农中去,毫无保留地将茶园管理、营销推广等“致富经”传给乡亲们。

十年间,“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纷至沓来,合作社也在不断壮大。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几十户村民加入,如今已扩大到156户之多,基本覆盖了盖竹村全村,社员家庭年收入也从一开始的2万元不到,增长为现在的15万元左右。周遭乡村频繁来访取经,德峰经验逐渐在十里八乡中传开。

日子越过越红火,合作社并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按照安溪县委、县政府倡导的庄园化、去冰箱化、地标化、标准化“四化”要求,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在茶园里附加了旅游、餐饮、民宿等更为丰富的功能。如今,一个8700亩原生态的德峰茶庄园,成为合作社全新的符号。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离乡进城的大潮中,王辉荣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毅然选择了扎根农村。他将原本“打造共同体、合作制好茶”的宗旨再提升了一个档次——“打造共同体、合作奔小康”。这几年,他致力于引导社员们守护好茶庄园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美好家园。“路通了,夜景亮了,天更蓝,水更清,城里的人都抢着来。”王辉荣说,有党的好政策、有别人搬不走的优势,乡村振兴越来越有盼头。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