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国内 > 正文

活下去,留下来——论“上镇精神”的返乡与重塑

2021-05-29 19:59:12 曾悦之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潘贤利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上镇》是景德镇陶溪川出品的一部原创音乐剧,在新落成的陶溪川大剧院进行了首演,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

                                       陶溪川大剧院

“上镇”是一个很有时空感的词,说得是过去人们到景德镇去“讨生活”的这个过程称之为“上镇”。这是景德镇工匠社会的一个传统。但我们发现,这个传统在今天的景德镇具有鲜明的“现实照影”。过去的“讨生活”和现在的“追梦”都是不同时期的同一种人生态度。这部音乐剧之所以重提“上镇”,是因为每代人在时代洪流之下,面对艰难险阻、困境与苦难所激发出不屈的逐梦意志都得值得传承。这也正是《上镇》在思想层面上所鞭策的另一种“精神返乡”。

我们不妨把这种“精神”再具体化,这里,我称之为“上镇精神”,即指以陶溪川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奋斗者在景德镇逐梦的拼搏精神。

                                           音乐剧《上镇》剧照 (图/邓绍鹏)

该剧出品人刘子力说,音乐剧《上镇》讲得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激励新一代景德镇追梦者要“活下去”“留下来”。作品通过两个时空来叙述,主线时间起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可以理解人物剧情安置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是为了有更多的叙述空间。而“上镇精神”的源头不止于那个年代的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格局早在宋代就已经显露锋芒,明清时期就已经步入巅峰。瓷业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移民”,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景德镇“讨生活”,这种进程中形成了都昌帮、徽帮及其他帮在景德镇打拼的局面(正如剧中的女主角来自“青花”就来自于都昌)。新世纪之后,“景漂”形象地诠释了新一代群体在景德镇“讨生活”的群体风貌。所谓的“上镇”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留下的“精神遗产”,由他们完成了跨越时空的交接,最终沉淀出“上镇精神”的价值底色:活下去,留下来。

意料之中有期待,意料之外有惊喜。看完音乐剧《上镇》后两种感受重叠融合一体。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音乐剧《上镇》融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生动而“年轻化”的艺术语言,准确地把握了当代大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审美习惯,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具备深厚的历史感。这与当前景德镇,尤其是陶溪川所倡导的青春向上的追梦氛围是吻合的。舞台所呈现的热烈、奔放、活泼特质正是年轻一代“景漂”在景德镇的追梦写照。

                                 音乐剧《上镇》剧照 (图/邓绍鹏)

《上镇》是将音乐剧这种舶来品进行本土化建构,在现代性的结构中注入景德镇元素的灵魂,这也使得该剧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从而也勾勒了出“上镇精神”当代价值。

该剧在首尾导入了景德镇陶溪川元素,我想不仅仅是基于该剧出品单位是陶文旅的缘故,陶溪川之于景德镇的存在,代表的是“创新中的景德镇”的城市形象,是该剧在讲述传承故事一种主动选择。对于景德镇人而言,陶溪川是景德镇的一张名片,这里曾经被叫做宇宙瓷厂,是计划经济时代成立的十家国营瓷厂之一。经过了华丽的转身,现在的陶溪川奔赴在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下,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这里“上镇”,绘制陶瓷产业创新与传承的拼图,陶溪川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青春地、生活地、创业地、梦想地。

                                   音乐剧《上镇》剧照 (图/邓绍鹏)

当前,景德镇正在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的首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未来将着力推进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创建国家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区,推进陶瓷文化交流传播。陶溪川也好,景德镇也好,他们所肩负的使命更需要这一代人传承祖辈“讨生活”时候的那股热血,那是一种不屈的生活意志,是新时代景德镇“上镇精神”返乡。

因此,贯穿于千年瓷都的“上镇精神”依然焕发着它的时代特色。它所积淀出的价值取向和基因图谱,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厚植于它的文化底蕴。而新时期来到景德镇的追梦者,又为“上镇精神”赋予了独特而鲜明的标签。(曾悦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