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要闻时政 > 正文

媒体聚焦泉州发展成果:民生事业结硕果 品质泉州幸福来

2022-05-25 09:42:3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关键词:向金门供水

已累计向金门供水超2000万吨

2018年8月5日,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建成通水。目前,泉州累计向金门供水超2000万吨,日均供水1.45万吨,金门民生用水超七成来自泉州。

为进一步保障金门百姓用上“安全水”“放心水”,泉州严格执行115项水质指标检测,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建立“月计划、周调整、日供应”的供水机制,做到需则供水、供则足量。

同时,启动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该工程已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项目。

下一步,泉州将积极推动向金门供水工程争创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实现两岸“应通尽通”目标树立典范。

关键词: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组建11个“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共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精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双达标”。借力医共体建立医务人员交流深造机制,让基层医务人员进入市、县级医院学习实践,并择优选聘到县级医院。截至2021年年底,执业(助理)医师占乡村医生比例达36.02%,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泉州6家市级医院与64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结对挂点,组建11个“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建成县域远程影像、检验、心电、病理、会诊及消毒供应等“六大中心”,2021年年底全市所有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7家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省内唯一一家设立在县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落户晋江。

关键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打造四大超百亿农业产业集群

2020年年底,泉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任务完成以来,泉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政策、投入、力量“三个不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守底线、促振兴”。

“守底线”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的底线,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村、社区有专人挂钩联系易返贫致贫对象,实行群众自我“一键报贫”,一旦遭遇突发“病、残、灾”,马上介入帮扶。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在实施国家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和省精准扶贫医疗保险救助的基础上,叠加泉州市精准扶贫医保补充补助,进一步降低个人负担部分。

“促振兴”就是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抓乡村产业提升,到2025年,重点打造茶叶、蔬果菌、畜禽、水产等4个超百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农业产业强镇、200个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800亿元。抓乡村建设提档,对村庄进行评级定档,细化合格村、示范村、标杆村的标准和要求,逐年梯次实施,推动逐级晋档。抓乡村治理提效,开展善治乡村试点示范创建,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关键词:河长制与湖长制

连续5年获全省河长制绩效考评第一

近年来,泉州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城市打造生态连绵带,在乡村建设清新流域,有力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精准治理水土流失。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机制,以晋江、洛阳江中上游为重点,创新多元融合投入机制,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31.78万亩,水土流失率下降至10.72%。

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一方面,以七库连通工程为龙头,实施大水网和水系连通工程,同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促进河流生态复苏;另一方面,调整产业空间格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城乡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推动“水清、畅流、岸绿、景美”。

以河湖长制压实治理责任。2017年,泉州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长制,探索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等机制,形成河长牵头、部门联动、分级管理、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泉州河长制“六项机制”做法获中央改革办专文总结推广,连续5年获全省河长制绩效考评第一。(泉州晚报记者 许雅玲 蔡紫旻)

1  2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