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镇纪委干部向茶农了解情况(林伟彬 摄) 核心提示 村里的每一笔收入、支出,不加粉饰,公开呈现;每一项资产资源处置、工程项目建设,从“议”到做,环环公之于“群”;群众建房指标分配、低保对象确定、“一卡通”惠农补助资金发放,“先群公开后走审核审批”……在茶乡安溪,群众只要看看微信群,就能随时随地监督村里做的每件事、花的每分钱,有疑问、有诉求可以在群里直接提出,群众通过便捷的方式成为小微权力的监督主体。 “我们把小微权力的行使嵌入微信群之中,作为开展‘纪检监察进邻里’活动的重要抓手,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初步显现出管好基层‘微权力’、推动解决‘邻里事’的效应。”安溪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掌上”监督平台 走进群众心坎 2021年6月3日,官桥镇驷岭村将拟改造村部三楼两间卫生间的邀标情况发布群里,“3个施工队报价相差不多,会不会围标?改造的数量、材质、规格不清不楚,叫我们怎么监督”之类的留言“群起攻之”。 见此情景,负责群公开的村报账员立即将改造项目清单和邀标情况详细周全地进行“二次公开”,村党支部书记也赶忙在群里做一番说明和解释。 这是安溪县推行村级小微权力信息化监督模式的一个缩影。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按照“一村一群”“一户一人”的原则,全县488个村共建了517个村级微信群,除了群众,挂村领导、驻村干部、乡镇纪委干部、村两委成员、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乡镇派出所挂钩民警等相关人员也要求进群。乡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履行主体监管责任,协同村干部对群众提出的疑议和意见建议予以回应、处置、反馈。镇、村两级监督力量实时监督,一面督促落实群众的诉求事项,一面对群众反映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置、回复。 “群”建起来、职责明确之后,该县纪委监委把工作重心放在群公开上。 “实践中,我们重点督促村(社区)做好村级财务收支原始性公开、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建设全链条公开、涉民利益事项即时性公开。”安溪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木钗介绍,特别是针对以往村干部出问题大多是在财务上做“手脚”的情况,变“事后”公开为“事前”公开,要求每一项支出项目实行“先公开后审批”,原原本本在群里公示3天,群众没有异议后,驻村干部在支出票据上签字背书,然后再走审批、款项拨付、到镇报账等程序。 逐笔逐项全景公开,挤掉了村干部权力任性的空间。“成百上千只眼睛在盯着,即使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