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要闻时政 > 正文

​泉州用“绣花”功夫推动古城提质

2022-11-24 09:52:3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通过合理性开发,促“流量”变为“留量”

7月开放的中山驿馆(中山路游客服务中心),成为泉州古城新晋的公益文化空间。

漫步在泉州市区中山路,坐落于中山中路37号、39号的一栋拥有四层空间的建筑引人注目,系不少市民游客喜欢的艺文空间。这是今年7月刚刚开放的中山驿馆(中山路游客服务中心),也是泉州古城新晋的公益文化空间。

“说是游客服务中心,实际上远没有这么简单。”谈及建设过程,泉州文旅集团工作人员介绍,如何利用好这700多平方米面积,前期规划就经历了十多稿的精心打磨。如今,这座集旅游打卡、非遗体验、文创产品购买于一体的一站式复合空间业态,处处体现了规划巧思——1层的咨询中心提供游客服务,沿墙搭建的青年创客文化平台则成为文创产品的展销柜;2层,一场名为“D调泉州”的艺术展正在上演,这里不定期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发挥空间的社会效益;3层及4层天台则为文创商业区,为游客提供更多服务。

类似的公益文化空间,在古城已经有19个。这19个公益空间分布在古城6.41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布局西街、中山路两条主要街道,辐射古城关键节点、区域,尽量收储、盘活古城内的点位空间、古大厝资源,打造成以点带面的系列公益空间——“刺桐记忆”,包括南音阁、西街101文化空间、西街游客中心、大上海理发厅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小而美’的方式精耕细作,逐步破解古城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命题,确保古城的独特魅力不会被追求‘大而全’的消费浪潮所淹没。点滴之中,‘刺桐记忆’唤起了人们古城保护的文化觉醒,构建古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让市民游客共享泉州文化发展的成果。”泉州古城老城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

自我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了让古城群众不断提升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共建共享古城保护发展成效,泉州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为抓手,采用微更新微扰动方式,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历史文脉传承、文化特色彰显,让泉州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留人留魂留乡愁”实践取得实效。从2017年开始,分期分片实施古城街巷提升工作,2022年上半年已启动46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下半年推进中山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落地实施,近年来已经推动近百条背街小巷修缮提升。

通过合理性开发,促“流量”变为“留量”,游客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此前,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和西街东段,分别入列省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一批高品质项目落地古城,在西街—中山路商圈,“刺桐尚居”高端国际主题酒店预计明年3月可以开始运营。文创业态不断繁荣,以金鱼巷为精品咖啡业态孵化基地,古城咖啡馆从2020年的60家增加到现在的105家,古城内14家民宿挂牌营业。

今年国庆节黄金周,泉州成为全国十大“本地游新锐目的地”榜首,入选携程“年度十大人文旅游目的地”,泉州古城一跃成为国内热门人文深度游目的地。从政府到民间,从文化圈到产业圈到生活圈,大家齐心协力闯出新路子,以不同的方式努力让泉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泉州,助力泉州在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的大道上走深走实。(泉州晚报记者殷斯麒 文/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