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泉州深入实施科创平台提质增效行动,积极推动科创平台建立健全科研市场化模式,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化、成果产业化。2023年,大院大所服务企业1436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4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60项。 瞄准创新需求 大力引进高能级平台 今年1月21日,由南安市人民政府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建的南安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院正式揭牌,“我们将推动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在南安落地转化,为南安河道及流域水体综合整治、石材行业废石粉资源化利用等生态环保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在致辞中表示。 以主导产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泉州持续推动市县两级政府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高能级科创平台。除了南安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院,去年还新引建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泉州市丰泽区吉工工程机械技术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泉州创新中心、福建省军民两用技术创新研究院泉州分院、安溪中茶所乌龙茶产业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福建省率先建设的四大省级创新实验室之一,清源创新实验室的进展备受瞩目。记者了解到,该实验室秉持“边建设、边运营”的思路,过去一年紧紧围绕化工新材料、能源转换与储藏、电子化学品、生命科学与大健康等前沿领域,成功承接多项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技术合同签约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同比激增137%。实验室还与省内50多家企业携手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同时面向省内外化工新材料企业开放公共测试平台,还与泉州交发集团联合创立产业化公司,加快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走市场化路线 推动科创平台提质增效 瞄准泉州产业需求,乃至痛点难点,泉州持续推动科创平台提质增效,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技术成果落地产业化。 在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的福建先达机械有限公司研发车间,一台五轴数控绳锯机正有条不紊地将一块荒料石切割成一个个3D造型。在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帮助下,该公司产品在作业精度、稳定性和效率上大幅跃升。“以前我们都去广州、上海、深圳找机构开展技术合作,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了,不仅降低研发成本,而且产品开发周期也缩短了。”该公司总经理苏长春笑着说,“依托与研究院的技术合作,我们公司多品类产品实现更新换代,公司出口额逐年递增,占到总销售额的1/2。”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科创平台市场化转型,我市按照“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公司”的模式,推动科创平台走市场化转型发展路线,目前已有5家科创平台成立产业化公司。 依托科创平台,科技招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去年,我市按照“技术平台+项目”方式,策划凝练20个项目源,主要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其中,利用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嘉庚创新实验室重点孵化项目“华商厦庚氢能项目”落地泉州。据介绍,该项目新一代大功率高效电解水制氢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成为我市首个新能源设备科创项目,总投资1亿元。 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吴志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