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 黄东华摄 近日,在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视听赛道颁奖典礼暨泉州数字产业招商专场活动中,安溪县分别与多家科技公司签订安溪AI短剧基地项目和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安溪影视音像交易中心项目,共同推动影视产业升级。 这是安溪县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力数字影视产业的缩影。近年来,安溪县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抢占布局影视大数据产业,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合作共建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打造中外影片数字备份库和全球前三的电影数字化修复基地等,推动安溪数字影视产业迈上发展快车道。 调色彩、修画面、修声音……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看到从北京调来安溪工作的修复师王瑞正在修复室内一帧一帧、一秒一秒地修复老电影《小铃铛》。 电影修复工作如同“修心”。“修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老电影胶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比如霉斑、划痕等,修复电影就是去划痕、色彩校正等过程。”王瑞向记者展示修复前后的对比情况,“通常一天能修复6000帧,难度大的只能几百帧甚至更低,一帧相当于一张图片,一部电影约13万到15万帧,这需要我们保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达芬奇调色室 精细且庞大的老电影修复工程,在AI技术的加持下,大大提升了质量和效率。“无法修复的部分,如消失的部分,难以区分自然环境背景和需要修复的地方等,通过人工智能修复,不仅能提高修复精度,还原老电影的艺术风格和美感,还能提高大约30%—50%的工作效率。”王瑞介绍。 在进行老电影修复之前,还需要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胶转数。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资料库副主任左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胶转数”机房,打开胶片扫描仪、取出电影胶片、放入胶片……左英边操作着设备边说:“这台阿莱胶片扫描仪是全国最先进的胶片转数字化设备,老电影就是通过它完成数据传输,达到数字电影格式转换效果。” 倒片台 老电影修复除了高科技,更离不开人才。“除了从北京调来安溪工作的数字修复师外,我们还积极链接高校资源,免费开办影视人才技能实训班,如2022年首期开班便从100名学员里招揽6名优秀年轻电影修复师;同时培养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如员工朱思滢就是研究生期间开始接触安溪的工作,毕业后留馆工作更‘上手’。”左英说。 截至目前,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已经完成40多部老电影修复。其中修复的《劳工之爱情》《A计划》《武状元苏乞儿》《飞鹰计划》等影片成功入围探佚电影节、上影节等。 “我们2023年完成修复《烈火中永生》《董小宛》《劳工之爱情》等27部老电影,其中13部4K电影……”当天,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工作人员为我县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讲解老电影修复、电影文化推广与交流等知识,让他们感受到科技让艺术重生的魅力。 自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揭牌以来,便不止于电影修复。“依托园区资源,创新‘影视+文旅’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影视全产业链生态,延伸产业价值链。”左英介绍,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重点打造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中影星光小镇等,让来馆的人有得看、有得玩、有感悟。2023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共接待288批次、4113人次参观。 此外,为丰富“影视+文旅”内容,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提取优秀电影中的经典文化元素,设计制作各种有趣的电影文创产品,传播电影文化、点亮创意生活。 在该馆二楼,印有《劳工之爱情》的T恤、复古风的电影票夹等精美文创产品引人驻足。“电影爱好者非常注重文化内核,实用兼具纪念意义的老电影文创产品成为不少游客的‘心头好’,像《劳工之爱情》的人偶盲盒和胶片卡片销量可观。”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员工朱思滢介绍。 为参观人员讲解数字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还建设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这是全国第二家专业的艺术影院。“艺术影院建成后,每周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影片展映,电影放映将成为我们的主营业务之一,同时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影片修复展映或相关艺术影片展映活动,扩大安溪电影修复的影响力。”左英介绍,目前艺术影院正在修建中,7月份将进行相关整理和完善配套设施,11月份左右可以完全面向观众开放。 左英表示,将利用好园区天然优势,结合安溪民俗文化以及旅游资源,深化文旅合作,让游客不仅能参观影视修复平台,也能参与艺术电影观赏与交流,同时强化本地电影修复人才教育工作,把该园区打造成为一个集修复、拆条、渲染、存储、分发、影视拍摄、旅游以及影视人才培养、剧本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影视产业聚合中心,真正打响“电影修复在安溪”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