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要闻时政 > 正文

有一群年轻人,在安溪拯救老胶片的生命……

2024-09-22 11:29:24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林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电影《小城之春》修复前后对比

近日,中国日报网记者走进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采写一群年轻人拯救老胶片生命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你看这耳朵灰的”“这发际线在抖”“然后你看那边一直在闪”……看着银幕上正在播放的胶片电影,朱思滢满眼都是记者根本注意不到的瑕疵。作为一名电影修复师,敏锐的眼力算是她的基本功。

年代久远的电影胶片,往往存在着灰尘、霉斑、闪烁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借助数字修复技术“修旧如旧”,恢复被损耗的影像。即便如今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这份工作的复杂程度仍然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王瑞(中)与朱思滢(右)给记者讲解修复过程

“AI能处理掉百分之七八十,但剩下的仍然需要我们手动修。”修复师王瑞介绍道。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的机房里,面对来自上个世纪的电影画面,年轻的修复师们左手频繁敲击按键,通过对比前后帧纠出问题;右手则不停拖动鼠标,通过框选画面瑕疵解决问题。“我们有的同事已经贴膏药了。”王瑞笑着说。

“过程是枯燥的,但结果是令人有满足感的。”朱思滢补充道。

2021年,在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里,包括朱思滢在内的团队上色修复了超过16.5万帧画面,最终为电影观众们呈现了中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大银幕上,延安宝塔山下地面的尘土沙砾、主角李侠身上军装的褶皱纹理都清晰可见,似乎触手可及。即便看过很多遍,回顾这些熟悉的画面时,朱思滢仍饶有兴致。“清晰感能够拉近你跟它的距离,能够让你重拾很多的细节,放大你的感动。”

这些具体的细节参与构筑了中国人集体记忆。老观众循着细节陷入对旧事的追忆,新观众借着细节了解父辈们往日的生活。“有观众说,这不仅是修复了一部电影,还修复了几代人的记忆。”朱思滢说。

那个用电报传讯的年代在电影重映时向我们徐徐走来,也将在修复师的护送中向遥远的未来走去。王瑞说:“因为电影其实胶片是需要抢修的,胶片上的霉斑,时间越长,会扩散得越快,所以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修复中,跟我们一起去抢修我们的老电影,让它的意义存在于我们的后辈中。”(中国日报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