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李长春:五行美学的诠释者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2-05-31

东南网5月31日讯 走进位于德化县浔中镇石鼓村的琨臻文创园,随处可见手工制作的茶壶、茶杯、茶叶罐、花瓶等器皿。经过窑火的熏陶,它们散发着一股自然而无粉饰之气的古拙美,与文创园修旧如旧的古屋风格相映成趣。

文创园的主人,是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福建省非遗晋江磁灶窑陶瓷雕塑技艺的传承者李长春。他1980年出生于晋江,从小受周边制瓷氛围影响,在制瓷环境中成长,学习磁灶陶瓷完整的生产技艺。2005年师从福建陶瓷艺术大师、晋江市级“磁灶陶瓷雕塑技艺”非遗传承人吴炳峰,学习磁灶陶瓷雕塑技艺,进行系统性学习陶瓷开发、生产、雕塑,2010年自建工作室,从事陶瓷雕塑、烧制技艺的研究创新。

2014年,李长春带着他的团队,租下德化县浔中镇石鼓村五栋古厝,并以五栋古厝为核心,成立了占地面积约二十亩的琨臻文创园,开启了工艺学习和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之路。长年的坚持和耐心的实验,他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材料的巧妙使用与温度的独到掌控有着特别的理解,这使他的柴烧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语言与辨识度,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赞誉。

李长春陶瓷雕塑技艺精湛,产品烧制技艺多样化,通过中高温烧制均有采用,依据材料自身特性采取不同的烧制方式;产品范围几乎涵盖了生活起居、陈设赏玩、宗教偶像和建筑饰品等,让泥土在炉火中羽化,熔炼成熠熠生辉的陶瓷,多元融合,结合磁灶窑烧制工艺特点,结合不同的瓷泥、矿料,创新瓷泥配方、釉水研制以及稀土、化工原料在陶瓷工艺上的应用。

感性的创作离不开理性的思考。掌握材料的属性,是李长春柴烧艺术的密码。在李长春看来,作品的组成元素与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件柴烧作品的基本元素,可以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进行分析与梳理。

金,是陶土中的微量元素。柴烧的陶土取自不同的山头,每个地方的陶土特点性质不同,均含有铁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在窑炉内连续的烧制过程中,这些元素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器物古朴自然的风格特征即是铁元素被还原出来的表征。

木,是大自然的馈赠,每一种木头都有自身独一无二的纤维结构和油脂属性。李长春的柴烧过程,使用的木料多达七八种,有松木,有竹子,有黑檀,有龙眼木……这些不同种类的木头在不同温度下的巧妙搭配运用,因密度、油脂、燃烧值、燃烧曲线时长、落灰状与落灰色彩等方面存在的极大差异,也因此产生了出窑色彩的微妙变化。

水,则与烧窑的天气、湿度和窑炉的气氛有关。通常在古代,下雨天是不烧窑的,但雨天烧窑,水蒸气会在坯体上形成类似洒金的效果。洒金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种效果,是增加作品美感的有效方式,赋予作品脱俗之美,犹如银河一般。归根结底,这是膨胀系数的反应和表现。在烧制作品时,将水加入其中,水分子会瞬间膨胀1700倍,从而形成不同的洒金之美。

火,即温度的变化。火焰燃烧的温度和火焰走向是飘忽不定的,焰心和边焰的温度不同,温差较大。完全燃烧后的木材灰烬重量极轻,随着热气流动飘散。当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木头灰烬发生熔融变化,形成直线或流线式的痕迹,与坯体上的泥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不上釉的作品呈现出自然灰釉的效果之美。

土,即柴烧作品最基础的元素——陶土。每一种陶土的矿物元素、结晶结构分子都不尽相同。不同的陶土经过一定的比例调配之后,经过揉捏融合,经历高温自然产生一定的变化,再经过五天五夜的烧制,呈现出多元而独一无二的美。倘若配比不当,则容易出现生烧、过烧而导致成品率低下现象。在李长春看来,土是作品的骨,经过火的淬炼赋予作品灵魂,正是土与火的艺术,形成了柴烧的完美闭环。

李长春恰恰又是完美掌握了这五行要素,让它们充分融合又相互作用,产生出或朴拙、或绚烂、或粗狂、或细腻的缤彩纷呈,这也正是柴烧艺术的魅力。

李长春和他的团队多年的努力结出了硕果,李长春柴烧在全国柴烧界名声鹊起,成为柴烧市场的新宠,琨臻文创园现在为国际陶瓷创作大师、中央美院等院校的创造实践基地、厦门大学“陶瓷科研基地”“实训基地”、集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其工作室曾获得“十佳窑口”“非遗传习体验馆”“柴烧陶瓷工作室示范点”等称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
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