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泉州交通新闻频道> 交通要闻 > 正文

泉州村村通公路:“五纵三横”路网形成 经济也好了

2015-07-01 21:13:1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公路助力经济腾飞 (戴涵琦 摄)

核心提示

要致富,先修路。1997年11月30日,全市141乡镇(场)通往县城公路完成硬路化;全市225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如今,农村里村村通水泥路,公路连成网,勾勒出一幅泉州路网的发展蓝图。

□本报记者 王金植

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通县城硬路化

1997年11月30日,市交通部门完成了对全市乡村公路的工程验收,并正式宣布:全市141乡镇(场)通往县城的公路全部铺就高级、次高级路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乡通县城公路硬路化目标。

1997年1月1日至11月30日,相关部门共投入2442万元补助铺设乡镇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各乡镇也广开筹资渠道,发动群众,终于完成乡镇通往县城公路硬路化目标。当时,全市225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并有42%的行政村实现通村公路硬路化,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地市。

路宽了经济也好了

安溪湖头至安溪县城的道路在1994年之前才是7米宽的柏油路,1997年变成了10多米宽双向四车道的水泥路,路宽了,经济也好了。日前,记者驱车从安溪县城至安溪湖头,沥青路面,双向六车道,视线好,路面宽,行走舒适,道路两旁绿树成荫。

“路通百业兴,道路条件的改善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现任安溪公路分局局长吴志火说,1994年之前,安溪湖头至安溪县城的道路是柏油路,等级不高,后来进行硬路化并拓宽,2013年至2014年进行路面沥青铺设,现在路好走了,湖头的经济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也不断发展。

安溪虎邱镇湖东村芹后角落的春茶上市了,茶商们开着车子,拎着袋子,从四面八方赶到村民们家中收购铁观音成品茶。“七年前路不好走,哪里有人到我们这里来。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门方便,卖茶叶方便,就连娶媳妇也容易多了。”对比芹后公路硬化建设前后的巨大变化,村民们这样说。

“五纵三横”路网形成

《泉州市交通志》显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泉州仅有218公里的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公路修复迎来曙光。泉州的交通地图每年都在长出新的“根须”。目前,全市形成了“五纵三横”干线公路网布局。

据介绍,到1990年,全市共有国道、省道、县道公路和乡村公路875条6470.52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58.74公里,实现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都通公路。1996年年底,省道305线、306线大部分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竣工,以泉州市区为中心的沿海“半小时经济圈”形成:1997年10月,泉州市实现村村通公路;2001年泉州市第一条建设里程最长、连接六个县(市、区)四湾十八港的沿海大通道——省道201线基本建成;2006年,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通行政村公路硬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