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首次突破百万标箱
泉州港石湖作业区
核心提示
2007年,泉州港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大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1.94万标箱,此后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188.5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现居全国港口排名第14位,内贸集装箱运输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福建省首位,成为全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五大港口之一。
□本报记者 陈智勇/文 张九强/图
千年古港 历史悠久灿烂
泉州港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唐代时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更以“刺桐港”之称闻名于世,被誉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从泉州港出发,泉州的陶瓷、茶叶等诸多地方特产沿着海丝之路远销世界各地。
如今泉州港由肖厝港区、斗尾港区、泉州湾港区、深沪湾港区和围头湾港区组成,共有16个作业区和5个作业点。
重振古港雄风 建成亿吨大港
多年来,泉州为重振古港雄风作出不懈的努力。2014年,泉州辖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2亿吨,同比增长3.9%,这已是泉州港连续三年突破亿吨大关。泉州海港口岸包括泉州港一类海岸口岸、肖厝港一类海岸口岸,开放港区为肖厝、斗尾、泉州湾、围头湾和深沪湾五大港区。近年来,泉州港发展迅猛,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90年的101万吨起步,至2014年已达1.12亿吨,成为福建省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的重要基地,建材、陶瓷、鞋帽、服装、食盐内外贸出口基地,石油、钢材、煤炭、白糖、化肥、荒料石等进口物资的重要集疏运中心。
在口岸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航运公司的精心培育下,泉州港现已开通航线130多条,其中外贸航线30多条,与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韩国、日本和台湾、香港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有海运往来;集装箱运输现已开通航线90多条,其中外贸集装箱现已开通20多条航线,与香港、台湾和菲律宾等国家或地区通航,内贸集装箱运输现已开通上海、天津、营口等70多条航线,航线航班高度密集,货物可经泉州港高效便捷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客运现有泉州—金门1条航线。
泉州港后渚作业区
共建“一带一路” 再现历史辉煌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被定位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围绕建设内陆地区接驳“海丝”航路的重要出海通道目标,泉州加快建设完善临港复合交通体系,重振“海丝”辉煌。2014年,泉州港口开辟至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航线。
数据显示,2014年泉州辖区船舶进出港43397艘次,其中国际航行船舶7157艘次。相关货物吞吐量持续大幅增长,对泉州辖区船舶进出港艘次和港口货物吞吐量拉动效应显著,其中,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轮175艘次,接卸原油1798万吨,居全省首位。泉州港对台贸易船舶数量明显增加,以泉金航线直航客轮及台籍小额贸易船舶为主,两岸直航货运船舶进出港3975艘次,同比增长20.1%,货物吞吐量84.47万吨。晋江深沪对台小额贸易口岸列入第二批试行更开放管理措施口岸。
目前,泉州到港船舶持续稳步增长,船舶大型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港口生产和海上交通运输呈现出日益繁忙的景象。泉州港航经济在地方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愈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