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集孙悟空挑起又细又长的面条无从下口
□早报记者 龚翠玲
筷子夹住一根又细又长的面,一直往上拉,直到站到凳子上,想尽办法都够不着面。您还记得86版《西游记》第一集中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初到人间的场景吗?拾衣裳、偷鞋帽、喝酒吃面……这些让人开怀大笑的场景,有一部分就是在咱厝浮桥挖角街拍的,面更是当地阿姨照导演的吩咐煮的。由于拆迁,浮桥挖角街已经不复存在,煮面阿姨也不知去向何方,但所有记忆都留在市民林育新的脑海中。近日他发的对比图在微信上又火了一把。
见证拍摄
导演要求面又细又长
这条名为《86版西游记孙悟空吃的面是泉州浮桥街道阿姨煮的!碉堡了》的微信描述,86版《西游记》第一集已经出现泉州的影子,那就是当时有“泉州影视基地”之称的浮桥挖角街,很多剧组来取景,孙悟空吃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
不仅有文字描述,还有视频截图和实景对比图,每一张对比图上还写有红色的大字说明:“仔细看后面的墙壁,是否眼熟,我家的哦。”“猴子吃的面还是我们街道阿姨特意煮的。”“我家门前拍的,上世纪80年代街道还是石板路。”“悟空就是站在这家店铺前拍哦。”
但仅凭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就能说明这是真的吗?经过寻找,记者发现这组图片最早是2013年9月17日出现在网友@小新寻梦 的新浪微博中。
联系上@小新寻梦 后,记者得知他本名叫林育新,从小在挖角街长大,正是这组照片的发布者,对比图也是他亲自制作。他也是剧组来拍《西游记》的见证人之一,当时他才十岁左右。
林育新回忆,拍吃面那场戏前,导演特意吩咐街道的阿姨做一碗面来,还要求那面要又细又长。“拍的时候就挺滑稽的。”林育新说,由于拆迁,不知当时煮面阿姨的去向。
上世纪80年代挖角街的石板路
难忘经历
“孙悟空就在我家化妆”
“那时候真是兴奋,孙悟空就在我家化妆,导演的小机器也放在我家,吃面的场景就在我家对面,以前叫作供销社。”说到目睹拍戏那一段,林育新难掩兴奋之情。“当时在我家化妆,觉得演员也挺难的,全身都贴满毛,很热还一直出汗。”
“选的群众演员都是当地的,选中的还有5块钱酬劳。我因为个高,没当成群众演员,很遗憾,但我一直跟着看,从没见过那么大阵仗。”林育新介绍,当时家里没有电视,导演旁边有一台,一边看电视一边喊“开始”等等口令,十分新奇。
“其实当时不知道拍的是《西游记》,到后来《西游记》播出了,才发现这正是在我们这拍的嘛!”林育新说,“说来挺可惜的,现在这个地方已经看不到了。”
孙悟空在这家店前被围观
城市变迁
制作图片留下回忆
86版《西游记》已经播出近30年,林育新为什么会在2013年发那条微博呢?
“当时不少媒体报道《西游记》在泉州一些地方取景的消息,我就想起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也曾是取景地,很有感慨。”林育新说,上世纪80年代的挖角街和现在的西街一样,古厝、石头房、石板路等,一切都是古色古香。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走街串巷玩闹,每一条小巷都非常熟悉,充满回忆,心里很是不舍。“《西游记》之所以在这里拍摄,是因为这里古香古色。到了上世纪90年代,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房屋有旧的也有翻新的,十几年前拆迁后,什么都没有留下。现在只有商品房,所以就想制作图片留念。”
“如果没有拆迁,现在依然还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基地。我记得当时有五六个电影电视剧剧组前来拍摄,具体名字已记不清,但《西游记》是第一部,影响又大,所以印象很深刻。”林育新说。
林育新家的墙进入镜头
■相关链接
《西游记》曾在泉州多地取景
86版《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扮演者林志谦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剧组拍摄几乎走遍全国,其中福建来了3趟,曾两次到泉州取景。他回忆,第一集孙悟空出世后,抢人家衣服穿,跳进市场的那一段戏就是在浮桥挖角街拍摄的;而另一组《传艺玉华州》的戏则是在清净寺内拍摄。导演杨洁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接下拍摄任务后,曾制订两个月的采景计划,其中包括泉州开元寺。
《西游记》第6集,唐僧师徒送别观音,场景为开元寺大雄宝殿前。
第23集里悟空一跃而下的城墙,如今在清净寺仍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