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骑小黄人上清源山 他也成了山上一道风景
■他用3挡走平路2挡爬坡,10公里山路仅用27分钟
■专业人士提醒:小黄人非专业山地车,不建议长期骑行上山
每天骑行上山是王国富的一大乐趣
12月的一天早上6时50分,太阳刚刚露出山头,气温比天亮前更冷了。在清源山齐云收费处,60岁的王国富骑着小黄人自行车蜿蜒上山。这是他骑小黄人上山的第46天。46天来,他和小黄人成了这条骑行山路的一道风景线,很多骑行老人感叹“不简单”。
记者见证当天,王国富从齐云收费处骑至天湖,约10公里的山路,他用时27分钟。许多老骑行者很感慨:“老人家骑山地车都有点吃力,骑小黄人上山,不简单。”赞许的同时,也有人为老人的安全担心,认为“还是山地车更安全”。
□记者 陈玲红 郭晓冰 石勇 文/图
小黄人与山地车比拼速度
看看,骑小黄人的来了
3挡走平地2挡上山 27分钟后到达天湖
早上6点半,天上还挂着星星,在泉州清源山齐云收费处,喜欢骑行的老人们踩着山地自行车三三两两地出现,车上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播放的革命老歌曲飘在晨曦前寂静的山路上。6点50分,一束亮光转过弯道蜿蜒上山,这是骑行队伍中的另一道风景——60岁的王国富骑着小黄人出现了。
“山地自行车车身轻,挡速多,可变速,上山轻;小黄人车身比较重,只有3速,上山会很重。”60岁的骑行爱好者张景华说。
冬天清晨6时许,王国富就从少林山庄的家中出发,租上小黄人后从家里到齐云路铁路桥这段平路,以3挡行驶。行驶至铁路桥后,变1挡爬坡。爬至齐云收费处后,从齐云收费处至天湖休息处,全程2挡上山。记者遇到他的那天,他有事耽误了,晚了约半小时才出发。6时50分行驶至收费处他已热身完毕,脱了上衣,将车速由1挡变为2挡,全力上山。一路上,爬坡、转弯,似乎并不费力,27分钟后,到达天湖休息处,王国富光着的臂膀挂满了汗珠。
“看看,看看,骑小黄人的来了。”王国富一到天湖,在这里休息的骑行老人们就热闹起来了。大家围着他和小黄人议论纷纷:“我不行,年纪大了腿脚不行。”“要我至少得40分钟吧。”“1挡上山都难,他还2挡爬山。”
“小黄人的设计是1挡爬坡的,我也是骑了一周后才使用2挡上山,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难度,挑战体力。”王国富解释说。
天没亮就有不少老人骑车上清源山
牛人不是一天练成
三年前第一次上山失败 练习一个月后攻克
王国富现在是泉州汽车运输总公司的一员,平时他6点30分就能到达天湖,只要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下山后他还赶得及上班。
王国富一直对骑行很好奇,2013年9月底,他向朋友借了一辆山地车,从少林路的家中往江滨北路骑到九日山下后返回,十几公里的路程他骑了两三个小时。“感觉特别酣畅。”王国富说隔天就是国庆节,他趁机买了一辆山地车,从此每周末都沿着沿海大通道等车少的公路骑行。
2013年年底,得知不少人骑行清源山,他也试了试。“第一次没骑上去,骑了半个小时才骑一半路,就返程了。”王国富说后来他走了北山路往老君岩方向的山路,隔三岔五去练习,约一个月后,练到可以连续骑三趟不休息为止。
开始了就停不下来
见有人骑小黄人上山 好奇心再次被勾起
2014年元旦王国富买了一辆更高级的山地车:7000多元,共20速。此后,冬天清晨6点,夏天5点,只要不下雨,他都会骑行上山。“一开始骑到天湖,后来为了增加运动量,会骑到南台岩,再扛车走路到天湖。”王国富说,清晨的天湖是老年骑行爱好者的汇集地,可以和大家说说话。
今年10月中旬,他看到有人骑小黄人上山,也好奇试了试。“第一次从柑舍头到天湖大约40分钟。”王国富说,当时全程1挡上山体验不错,大约1周后,为了挑战自我,便换成2挡上山。“下山时比较不好控制,山地车上山快的可以达到时速40公里,小黄人只能控制在30公里每小时。”
【专业分析】
长期骑小黄人上山 可能有损关节健康
对于近期逐渐兴起的小黄人上清源山的骑行热,泉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林世哲表示:“小黄人适合平时在城市休闲骑行,骑行清源山上山费劲,不够健康也不够安全,不符合我们骑行健身的初衷,建议不要长期这么做。”
据悉,入门级别的碳纤维自行车可分21挡,重量10多公斤,而小黄人仅3挡,重量近20公斤。“上山路段本就要求车身轻,同时踩起来不太费力,小黄人两点都无法满足。”林世哲分析,小黄人车身较重、挡位配置远不如专业自行车,在骑行清源山时会加大骑行者的负担,“通俗地说,骑行者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骑上去,有人认为这是增加锻炼难度,有好处,其实长期花大力气骑行,反而会损害健康,尤其是腿部、脚部关节”。
下山有点“刹不住” 山地骑行存在隐患
除了增加骑行者上山身体负担,小黄人在下山时,还有着不少安全隐患。“小黄人的刹车系统没有专业自行车的叠刹系统,会有刹车太软、刹不住的感觉。”林世哲说。
泉州微笑自行车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YouBike自行车有三段变速系统,1挡比较轻便,爬坡或者上桥时比较省力;2挡相对费力,可用于平地行驶;3挡最费力,如市民需要快速行驶可以使用这挡。”
“小黄人前后两轮的直径大小不一样,前轮比后轮小,这样的设计使车头比较灵活,可以更轻松地行驶。”这名负责人说,虽然小黄人设计之初考虑到了各种路况的行驶需要,但仍然不建议市民骑小黄人上清源山,“毕竟安全最重要,小黄人不是专业的骑行车辆”。
【银发骑行故事汇】
他要的80岁礼物 是换辆自行车
家里老人马上要过八十大寿了,儿孙们送点什么礼好呢?给钱,太俗气;送金首饰,老人说不好不爱戴,怎么办?说起自己三年前给儿孙们出的这个难题,83岁的王金器老爷爷忍不住笑了出来。
“后来我儿子想到了,他问我,‘爸,给你换辆再好一点的自行车吧?’”王金器说,这可正中他下怀,老人家当时连说了几声“好”。
“我从2007年开始接触骑行,现在差不多骑了十年。”王金器说,自己很迷骑行,一开始是骑着玩,后来越骑越有兴趣,现在每天要么骑上清源山,要么骑到海峡体育中心,到达目的地后和骑友们泡茶“话仙”,再骑回家,赶上中午饭。
上个月,王金器和其他7位骑友一起从泉州出发,骑行6天580多公里到达武夷山。“他们年纪最大的还小我10岁,但是我骑起来一点也不输他们。”王金器骄傲地说,“我每天都锻炼,说不定一些小年青现在体力还不如我呢!”
爱上骑行 68岁老人发现新景色
今年68岁的吴先生是位新晋骑行爱好者,接触骑行还不满两年,现在他几乎是天天起早,骑车上清源山,骑到天湖边,擦擦汗、喝喝水,再迎着清晨的阳光来一套健身操。
吴先生很喜欢锻炼,接触骑行前总是到处走,时不时还会和朋友约着爬山。“后来医生建议,不要走太多,对膝关节不好,尤其是下山的时候,膝关节受不了。”吴先生说,刚巧儿子有一辆自行车闲置在家,他就以车代步,未承想从此爱上了骑行。
“慢慢骑,也不会觉得累,同样的时间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后来,吴先生在骑行爱好者的建议下换了专业的自行车,也更新了骑行装备,学了骑行知识。“我每天从家里骑9公里到山脚下,再骑上清源山,每个季节的感受都不一样,都是以前没见过、没想到的,建议你们年轻人也多练练。”
60岁的骑行迷 用车轮丈量大地
“又遇到你啦!”在清源山天湖边,今年60岁的李亚平一边擦着汗,一边惊喜地对记者说道。李先生是位骑行爱好者,泉州的千人骑行和前不久的2016海上丝绸之路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体验组中都有他的身影,是记者们争相采访的对象。
用李先生的话说,骑行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骑十多年了,一天不骑难受。”据介绍,李先生和他的几个骑友都是平时一小骑、周末一大骑,一听到有新的骑行活动,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商量是否适合自己,如果适合就立即组团报名。
在李先生的朋友圈里,几乎是一天一张清晨山景,多半还会配上李先生有感而发的文字,和朋友们分享自己骑行、爬山的乐趣。他的朋友圈签名是这样写的:“用车轮丈量大地,用单车流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