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高端科研组织涌现 高位嫁接崛起“智岭慧谷”
一批高端科研组织涌现,推动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高位嫁接崛起“智岭慧谷” 7月5日,泉州有了首个“国字号”科研院所。市政府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共建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呱呱落地。 更广的视野里,8家新型科研院所初试啼声:泉州节能技术研究院、泉州微波研究院、泉州石化研究院、福建省物联网研究院……短短一年间如雨后春笋,不但规格更高,而且紧扣本土拳头产业需求。 倘若再加上时间坐标,放眼全市,变局跃然显现:数年前,在本土高校和科研院所不足的情况下,泉企自建商学院一度蔚然成风。如今,羽翼渐丰的泉州科研体系正在经历更高层次的蜕变: 变化来自高位嫁接——目前,全市共有10个国家级、81个省级、270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2家。共建名单中,赫然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电信四所、清华大学等权威研究机构。 来自抱团出击——许多科研机构背后的力量从单家企业扩大到整个产业联盟。 也来自塔基夯实——转型关键期的泉州经济,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系统研究尤为迫切。于是,泉州在全省率先出台认定和扶持新型科研组织的措施,深入实施“蓝火计划”,为企业与高校搭建产学研合作的道道虹桥。 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等“合奏”下,一批高端科研院所推动重点产业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让“泉州创造”更有自信! □本报记者 郑意凡 弥补产业链缺失环节 “以前,我们的新产品都要拿去外地检测,不仅耗时、耗钱,还可能耽误订单。如今,随着泉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检测,费用减到十分之一,准确性达到行业一流。”美菲电子照明的负责人苏江河说。 该研究院由泉州数家光电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作为一个行业公共技术平台,挂牌后不久,便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LED配光性能和光谱测试仪器。自今年5月检测设备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吸引了十多家光电企业前来检测。 不仅是光电技术研究院,翻阅我市新型科研机构的规划书,弥补产业链缺失环节成为鲜明的共性特征。 比如,石化产业“榕树效应”十分明显,越往下游深入开发,就能挖掘越多价值。作为泉州三个超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石化产业对泉州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因此,泉港区政府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泉州石化研究院,除石化产业科技研究外,还致力于高性能绿色环保建材与涂层材料、低碳能源的开发,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高质化利用、环境修复等方面研究,推动石化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产品精细化,提高区域竞争力。 又如,工业设计被视为破解传统制造业同质化困局、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一把金钥匙。近期,数家企业提出建设泉州工业设计研究院的设想。在架构中,不仅专门针对泉州产业特色,设置了纺织服装、鞋业箱包、水暖卫浴、装备制造等分支机构,还敞开公共服务平台,设置材料与色彩、消费形态、产业趋势、人机(体)工程学等研究实验室,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
- 2013-08-03创新引领“转”动新市场 泉州企业困境中找出路
- 2013-06-28泉州市政府企业创新奖设立 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
- 2013-06-26泉州市政府设企业创新奖 符合条件重奖50万元
- 2013-06-16泉州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加速成果转化市场推广
- 2013-01-16纺织服装发展规划 科技创新资金重点扶持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