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蟳埔“蚵壳厝”仅剩60多栋 挽住那抹海丝遗韵

qz.fjsen.com 2013-10-29 08:09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独特的蚵壳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行走于寻埔、法石社区一带,精致美观而又简单明快的“蚵壳厝”随处可见。鳞次栉比的蚵壳相互嵌套,整齐地排列于墙体之上,下配花岗石墙基,上用红砖砌成窗框,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呈现眼前。乍看之下,既没有北方建筑的气派宏伟,也没有江南小镇的古朴秀丽,可细细品味,才发现他们是如此的匠心独运、精巧别致。

“蚵壳厝”是闽南建筑的一大奇观,主要分布于丰泽区东海街道的蟳埔社区、法石社区、东梅社区和金崎社区一带,其中以蟳埔社区最为集中。近年来,这些记载着泉州辉煌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灿烂文化的“蚵壳厝”,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和文化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尤其是泉州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后,更有不少海内外宾客来到泉州,观赏“蚵壳厝”,品味“海丝文化”。

□本报记者 赵轲 文/图

溯源

不少蚵壳 来自亚非欧海岸

事实上,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的遗风,早在“古闽越族”时期就已存在,但是当时所用的是我国东海岸边的海蛎壳,而非现存“蚵壳厝”所用材料——大牡蛎壳。

那么,这些大牡蛎壳从何而来?据专家考证,他们来自非洲东海岸。以寻埔社区为例,最早的蚵壳厝可追溯至宋末元初。当时,寻埔渔村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重要港口,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这里起航,沿闽南沿海航行至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到北岸卸货。返航时,因舱内无货形成空船,重心不稳,不利航行,船员们就将当地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后堆放在寻埔海边。后因泉州经常受到倭寇侵扰,数度遭遇劫难,先民无力建新房子,就以碎砖石和海边的蚵壳为材料,建成早期的“蚵壳厝”。200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亨利来泉州沿海考察,指出在西欧的挪威、荷兰等海边也曾见过类似的“蚵壳厝”。可见,泉州先民曾把对外贸易扩展到地中海沿岸。据寻埔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黄荣辉介绍,去年,一位中山大学研究贝类的教授来到泉州,带回一部分牡蛎壳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牡蛎壳来自东南亚沿海海岸,这再次印证了泉州先民与东南亚国家频繁的贸易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作为“海丝文化”的重要遗产,“蚵壳厝”见证了泉州“海丝文化”的繁荣。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