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水脉拥城哺育灵秀泉州(图)
洛阳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拥有红树林和“海内第一桥” 洛阳江为泉州市第二大河流,主干流发源于洛江区罗溪镇朴鼎山(海拔753.5米)南麓,两岸生态环境优美,是惠安县、泉港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江几千年来以两岸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养育沿江的人们。江水清澈、沙滩金黄,生态美景醉人。泉州湾洛阳江畔的红树林已蔚然成林,这片“海上森林”有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如今,江畔红树林蔚然成林、高矮错落,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的翠色连绵数里,时有白鹭、水鸭、苍鹭等水鸟翩跹而过。 “三里古街二里桥”。在洛阳江上,有一座“海内第一桥”。为连接洛阳江南北两岸,宋代时任泉州知府的蔡襄,带领人们历经坎坷曲折,造就了时下的洛阳古桥。如今,洛阳桥与洛阳江一道,成为泉州城的胜景之一。 【建议】 塑造沿海沿江文化旅游地 连点成带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之地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导游李晓玲向游客们介绍洛阳桥的历史。她说,许多外来游客都是冲着洛阳桥来到洛阳江,来了以后才发现,其实洛阳江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沿着洛阳江北岸行走,有昭惠庙、义波祠、刘盟海墓、秀峰岩崖石刻、云盖寺、开闽王王潮墓、施琅将军墓、施世伦墓等一大批文物积淀了千年的深厚文化,还有美丽的岸线与数千亩红树林保护区呈现生态美景。 对此,市政协委员曾聪明认为,洛阳江只是泉州水脉文化积淀深厚的一个缩影。泉州的水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可开发的资源很多。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例,经过几年来的管理性保护,已初步形成了河口、滩涂、红树林、垦区、近海等生态系统的湿地,加上遍布于河口湿地沿岸的人文史迹,构成了拥有海丝文化、湿地景观、人文景观等的独特的泉州湿地文化。因此,泉州湾河口湿地具备建设湿地公园、发展沿海生态旅游产业的条件。因此,将环绕泉州千年的两条最重要的江河以及滨海区域,连点成带塑造成沿海沿江文化旅游地,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将为泉州的水脉新生带来活力。 可规划跨河步行桥梁、观赏游船等 而在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总规划师黄世清眼中,泉州的水脉萌动着的更多是城市新业态。 “泉州的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它因海兴市,因港兴城。而泉州未来最重要的远景图,应当是以泉州湾为发展核心。”黄世清说,“以晋江的规划为例,它应该显示出更强的城市功能。其中,商业、居住、休闲等项目的深入结合,可以让晋江城市化更加凸显。” 黄世清同样提到,如今,泉州水脉的两岸建设速度很快,但是滨江可达性较差,景观系统也未达到应有的规划。因此,他建议建设滨江绿道系统,加大滨江城市景观的提升。这应该纳入河流的总体规划,通过在环湾区域范围内抓紧建设一批绿化长廊、生态湿地、公园广场、城市慢线等项目,如从黄龙大桥至蟳埔一线的滨江公园景观建设,万科至笋江大道示范工程等,使滨江景观形成规模。同时,规划一些跨河的景观桥以及水上观光游船等,让市民更加亲近水脉。 |
- 2013-11-15泉州湾湿地新增红树林1441亩 将迎来大量冬候鸟
- 2013-11-12耗时2个月徒步20公里 22名大学生绘制泉州绿地图
- 2013-06-07温地保护反思:死景观与活生态 泉台探索合作发展
- 2013-06-04石狮开展泉州湾河口湿地修复工程 多方呵护
- 2013-05-06奇特“高山湿地”长满水草 成因有待考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