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三国时期泉州行政建制开端
◆一截特殊化石 万年前“海峡人”浮出水面 大陆台湾陆地曾连在一起 数百件从台湾海峡捞出的化石标本中,竟然藏有数万年前的人类肱骨化石!上世纪末,泉州“海峡人”化石的发现,震惊全国,既印证了史前闽台一体化说法,也填补了台湾海峡人类考古空白。 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回忆说,1998年11月的一天,“这里的渔民从海底打捞出许多变成石头的黑色骨头!”一个从石狮祥芝打来的电话,激起他的好奇心与专业敏感性。次日,他与刘志成等考古学家火速赶往石狮一探究竟。 之后,部分化石样本被送到了厦门大学考古专家蔡保全的手中。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证实该化石是近3万年前晚期智人的男性个体右肱骨化石。 “这是人类的肱骨化石,石化程度很高,年代较早。这个发现很有意义。” “北京人”化石发现者、中科院贾兰坡院士看到化石后激动不已,建议称其为“海峡人”,并欣然题词。 ◆一处惊人细节 九千年前城在海中 清源山下一片汪洋 9000年前,泉州城尚在海中,清源山下一片汪洋; 5300年前,西南升文山(今龙头山)突兀海面,一枝独秀…… 这是《泉州唐城踏勘考察研究报告》中根据地壳板块变迁记载的史前泉州城区情景。 泉州文库专家杨清江称,古代现在的泉州城一片滩涂,从海上来的船,可以沿着晋江往上,直接开到南安丰州, “如今随着城市扩大,原来的滩涂已是高楼林立,成了闹市”。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兵浮海攻击闽越,闽越王居保泉山时,泉州沿海地壳升高14.8米,今泉州市区处于大泽中,为晋江入海口的一个小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 彼时,晋江自潘山附近分两派经西北、西南环流。今市区钟楼以北的云山及东北虎头山、顶埔,西北河岭至大寺后、孝感巷一线,东南鹦鹉山、释仔山,西南升文山、傅府山、莪山等丘陵浮出水面,成陆海拔尚在3-9米之间,最高为升文山31米,其次为北门顶埔原泉州教育学院北墙后“至高石”,高约15米。 西晋太康中(公元280-289年),海拔继续上升1.9米,晋江泉州市区沿江南北岸大部成陆。由于泥沙冲积,上游水源减少诸原因,清源山下至晋江北岸形成湖泊。 |
- 2013-11-20走访横滨:三个人的三种执著 演绎中日文化传承
- 2013-11-20韩国光州客人盛赞:泉州不愧是东亚文化之都
- 2013-11-19民间观察团访横滨关帝庙和天后宫 同信同俗共虔诚
- 2013-11-18民间观察团:熟悉的海洋味道 横滨文化颇似泉州
- 2013-11-11泉州中小学校将开展"东亚文化之都"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