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三国时期泉州行政建制开端

qz.fjsen.com 2013-11-22 07:54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记者 梁泉伟 蔡紫旻 林福龙

假如可以穿越回古代,您会选择哪个朝代哪座城市?

朝代,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唐朝和宋代,那确实是古代中国的两大高峰;城市,则难有统一的答案。如果只能选择一座城市的话,我的选择是泉州。这不仅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更因为在唐宋以及元代,泉州都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地位相当于今日的上海——而且独领风骚长达数百年!

那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涨海声里万国商”,不仅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还成为官方文献计算同外国的距离、方位的基点;

那时,泉州城“市井十洲人”,一拨又一拨的外国商人和使节登岸,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物产堆积如山,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古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和谐共处;

那时,泉州环城遍植刺桐,被誉为“花园城”(阿拉伯最伟大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语),“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之一”(中世纪四大游历家之一厄多立克《东游录》),“一个令人神往的海港,一座令人惊奇的城市”(教皇派出的最后一位出使中国使节马黎诺里游记)……

无怪乎,1982年泉州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给出八个字评语:“出类拔萃,当之无愧”;今年8月,泉州代表中国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有识之士赞誉“实至名归”。

事实上,泉州还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动人故事,诸如《金刚经》汉字最早版本诞生于九日山;北宋时人口破百万,被称为“富州”;南宋时,海关税收占朝廷财政收入一半;元代,领造200艘战船,准备对日本用兵……

虽无时光机,但借助史籍记载、专家讲述和文字的力量,我们同样可以追溯时间之河,去领略各个“河段”泉州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风貌。

千年之旅,今日开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即将展开,您准备好了吗?

三国时期行政示意图

三国

“汉后主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吴析侯官,置建安郡,领九县:增东安、昭武、将乐……泉为东安县地,属建安。”这是清代《晋江县志》中对泉州最早官衙的描述。据史载,三国时期,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辖今南安、晋江、同安等地。

其实,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西周时,为七闽地。福建土著居民,称为“闽人”。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灭亡后,一部分越国贵族南逃至闽地,与七闽土著发生融合,形成闽越族。

而从晋江流域陆续发现的近两百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到数万年前“海峡人”化石的浮出水面,则印证了史前泉州早有人类活动。

公元260年 泉州行政建制开端

秦汉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生活的是百越民族,泉州境内居住着百越之一的闽越族。从事泉州文史研究30多年的林国强认为,闽越族的形成,是在“闽人”原住民的基础上,融合吴越和中原文化,才最终成形的。

闽越族善于驾舟和水上船行,历史上以舟楫文化发达闻名。《汉书·严助传》曰:“(闽)越方外之地,断发文身之民也,以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

自西汉设立冶县,到东汉末贺齐入闽(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历300多年,闽南泉州地区是朝廷鞭长莫及之处,偶有战事也都集中在闽北、闽东,直至东吴入闽,战火也只波及闽江周围。泉州一带倒也安居乐业。

“1700多年前,连厦门、莆田,以及漳州部分地区,都属泉州管辖范围。”从事泉州文史研究30多年的林国强说,公元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林少川(左)与刘志成在发现“海峡人”化石的考古现场

史前 海峡人化石印证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一次时空穿越

定格近两百处史前遗址 青铜时代泉州已很繁荣

夜市摊上的烤肉、生蚝……这些当代人常吃的菜,很可能早在几千年前已出现在古人食谱中。

2005年起,由福建省和泉州市抽调的近百名文史人员,组成一支特别考古队,沿着晋江逆流而上,踏山访涧,穿越时空,寻找晋江流域史前文化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最终“锁定”近两百处古遗址,摘掉泉州史前文化稀缺的帽子。

“不论是内涵丰富的音楼山遗址,还是令人吃惊的蚁山遗址,均说明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泉州已有人类居住生活,而且还相当繁荣。”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郑焕章称。

据了解,此次调查之前,晋江流域出土文物极少,被认为是史前文化的“荒漠”。而这次调查,发现晋江流域拥有史前遗址接近200处,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尤其以青铜时代遗址数量最多,福建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相当于中原商代早期。

这些遗址大都分布在南安、安溪等地区低矮、开阔的地带,附近有晋江蜿蜒而过,非常适合古人生活。

◆一截特殊化石

万年前“海峡人”浮出水面 大陆台湾陆地曾连在一起

数百件从台湾海峡捞出的化石标本中,竟然藏有数万年前的人类肱骨化石!上世纪末,泉州“海峡人”化石的发现,震惊全国,既印证了史前闽台一体化说法,也填补了台湾海峡人类考古空白。

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回忆说,1998年11月的一天,“这里的渔民从海底打捞出许多变成石头的黑色骨头!”一个从石狮祥芝打来的电话,激起他的好奇心与专业敏感性。次日,他与刘志成等考古学家火速赶往石狮一探究竟。

之后,部分化石样本被送到了厦门大学考古专家蔡保全的手中。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证实该化石是近3万年前晚期智人的男性个体右肱骨化石。

“这是人类的肱骨化石,石化程度很高,年代较早。这个发现很有意义。” “北京人”化石发现者、中科院贾兰坡院士看到化石后激动不已,建议称其为“海峡人”,并欣然题词。

◆一处惊人细节

九千年前城在海中 清源山下一片汪洋

9000年前,泉州城尚在海中,清源山下一片汪洋;

5300年前,西南升文山(今龙头山)突兀海面,一枝独秀……

这是《泉州唐城踏勘考察研究报告》中根据地壳板块变迁记载的史前泉州城区情景。

泉州文库专家杨清江称,古代现在的泉州城一片滩涂,从海上来的船,可以沿着晋江往上,直接开到南安丰州, “如今随着城市扩大,原来的滩涂已是高楼林立,成了闹市”。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兵浮海攻击闽越,闽越王居保泉山时,泉州沿海地壳升高14.8米,今泉州市区处于大泽中,为晋江入海口的一个小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

彼时,晋江自潘山附近分两派经西北、西南环流。今市区钟楼以北的云山及东北虎头山、顶埔,西北河岭至大寺后、孝感巷一线,东南鹦鹉山、释仔山,西南升文山、傅府山、莪山等丘陵浮出水面,成陆海拔尚在3-9米之间,最高为升文山31米,其次为北门顶埔原泉州教育学院北墙后“至高石”,高约15米。

西晋太康中(公元280-289年),海拔继续上升1.9米,晋江泉州市区沿江南北岸大部成陆。由于泥沙冲积,上游水源减少诸原因,清源山下至晋江北岸形成湖泊。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