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泉州土楼 擦亮沧海遗珠
泉州土楼主要为方形结构,冬暖夏凉,建筑精巧。图为南安金淘聚奎楼。 (戴涵琦 摄)
【核心提示】
泉州也有土楼,而且同样人文底蕴深厚。市文管所经过20多年考证,已发现泉州有土楼63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洛江区、泉港区、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和德化县都有分布。
然而,这些曾在泉州大地上蔚为壮观的建筑,已容颜不再。63座土楼中,被列为县(区)级、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屈指可数,保护得较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土楼独自面对风雨蚕食,或大面积坍塌,或构件被偷,令人惋惜。作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有目共睹,而土楼就像是泉州历史文化沧海中的一颗遗珠,等待着人们的保护和挖掘。
□本报记者 王蕾 彭斌 实习生 董文杰 通讯员 寇婉琼 刘伯怡
土楼循迹
同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相比,泉州的土楼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前者主要是圆形结构,为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而泉州的土楼主要是方形结构,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但两者在功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兼具居住、防御功能,且冬暖夏凉、能攻能守,其建筑之巧妙为人赞叹。
最早土楼建于明洪武五年
安溪西坪镇赤石村的聚斯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保存也最为完好的土楼。聚斯楼全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总占地面积约为9048平方米,主体建筑呈方形。土楼外墙为生质夯土,土墙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为单檐歇山顶。现存夯土墙为明洪武五年建造,其内木构架经多次维修,还保留有清中期的风格。
建筑工艺精巧讲究
泉州有土楼60多座。走访中记者发现,泉州现存的土楼多为二三层结构,底层多由大块条石或鹅卵石砌成,之后再用混合有红糖、白石灰、红土、碎瓦等的夯土砌成外墙,坚固无比,其中包含许多精巧的建筑工艺。
永春县城五里街仰贤社区的巽来庄土楼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96平方米,共有两层,保存较为完好。巽来庄从外部看是一座土楼,其实内部还“藏”有一座闽南古厝,平面呈繁体“囬”字形。正厅为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构架,廊柱配以精雕细刻的辉绿岩鼓形柱基。其木构建筑精致讲究,柱枋饰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和花鸟走兽雕刻,如三国演义、民间传说等。
本身具防御功能
令人称奇的还有土楼本身具有的防御功能。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的聚奎楼建造于乾隆年间,共有东、南、北方向的木门三座。据土楼建造者傅方升第九世孙傅均壹介绍,每个门上都设计有石槽,槽孔位于二楼、木门正上方。“修建石槽能起到消防作用,一旦有人用火攻门,只需要从井里打水,倒入二楼的槽孔中,水就流到门上将火浇灭了。”傅均壹说道。这座土楼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二层、三层的梁柱是共用的,这些梁柱是一根根完整的杉木,长度都在7.5米左右。
洛江区马甲镇就南村的谢氏土楼则是一座能攻能守的土楼。土楼前外墙上除了有窗户,还有不少小孔。“小孔具有装饰、瞭望、通风透气的作用。”洛江区马甲镇文化站站长杜筑成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架设火铳。”小孔看上去直径只有三四厘米,其实暗藏玄机,记者在谢氏土楼二层看到了小孔的真正“面目”——越往内孔的直径越大,整个孔呈斜放的圆锥状,这样瞄准时人的视线就不会被遮挡。
坍塌被盗亟待保护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逐渐搬离土楼,只留下年迈的老人还眷恋地住在土楼里。目前德化县的大兴堡、永春的巽来庄还有老人居住,南安市的聚奎楼则作为老人会活动场所,其他土楼都已是人去楼空。就在去年,巽来庄的一些木雕饰件被盗。大部分土楼都面临着坍塌、构件被盗的现实,亟待保护。洛江区马甲镇的谢氏土楼和曾氏土楼都建于清朝乾隆年间,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楼里的木结构栏杆、木板门、房间隔墙及横梁上的雕刻都已腐朽。
南安市码头镇铺前村的雷氏土楼为畲族雷氏祖先所建。这座土楼的石门雕刻精美,但上门阑的1个石构建在“破四旧”时已被敲掉。暂时负责管理土楼的雷春木说道,“以前做小学使用时,土楼有稍微修补,日常也有人打扫。三四年没人住了,现在二层的地面已出现塌陷,木隔板也腐朽了。”
南安市大霞美镇杏埔村的洪氏土楼命运则更加悲惨。土楼的屋顶基本已坍塌,留下残垣断壁,人们几乎看不出整座楼的原有构造。
他山之石
永定 构建四级保护管理网络
龙岩市永定县把“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第一旅游资源,将土楼与民宿、参观旅游相结合,并完善土楼保护制度。永定县先后投入2亿元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三群两楼”土楼的维修保护、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并构建县、乡(镇)、村、楼四级保护管理网络、建立土楼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及保护动态监督机制,同时合理分配土楼门票受益,将其中的8%分配给景区村民,17%划归土楼保护管理基金。
南靖 义务消防队保护土楼
漳州南靖对非“世遗”土楼的保护,除了翻新楼内老化线路,美化环境外,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保护土楼。在部分土楼外规划建设步行商业街,供楼内原来的居民经营。南靖县对非“世遗”土楼的保护首先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优先考虑土楼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景区员工优先录用本地人,录用率达96%;景区在编的59名导游,全部为本地人。
各方建议
今年年初公布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安溪县感德镇龙通村的崇墉永峙楼、西坪镇南岩村的南岩泰山楼榜上有名。像这种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身份”的土楼,我市毕竟为数不多。对于这些散落在泉州各地的土楼,保护已迫在眉睫。
力争成为“世遗”扩展项目
“福建土楼”于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建议,泉州土楼作为其一个支流,有关部门应邀请古建筑专家对泉州土楼的价值进行评定,推动泉州土楼尽快纳入“福建土楼”遗产范畴。
牵手特色产业打造集贸中心
陈建中认为可以把土楼的开发和当地的特色产业,如安溪茶叶、德化陶瓷、永春香等相结合,打造成较具规模的现代集贸中心。“首先挑选部分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土楼进行修复,并将土楼内的居住人群外迁。然后在土楼四周100米处建立护楼。”陈建中表示,土楼可做成泉州活态文化的展示区,比如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展示茶道、制陶和制香等工艺。同时,在护楼内打造一间间小店铺,集中销售当地特色产品;并借助土楼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把土楼旅游融入乡村文化旅游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黄安民教授认为,土楼的开发和利用要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把土楼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中去,打包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既有生态的东西,又有文化的元素,一举两得。”
“可以考虑将部分原有土楼改造成民宿来满足城市游客求新、求异的需要。”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认为,还可以在土楼内打造“农家乐”区域,让游客感受到当地原汁原味的吃住“味道”。土楼的开发还可以和闽南民俗活动结合,让游客参与其中。
建设土楼博物馆
泉州一中历史教师李晓伟建议建设土楼博物馆,土楼改造只需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少量修复性建设,避免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同时,收集整理当地遗存的各类物品,在博物馆内建设民俗文化展区,展现当地民俗生活的真实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