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就这样和你说再见? 审批禁令解除市场反应冷淡
网吧,就这样和你说再见? 网吧审批禁令解除,泉州市场反应冷淡;专家称网吧或面临消亡,业内谋求转型 东南网11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李秋云 黄谨 经济参考报)近日,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开展单体网吧审批”的通知,解除了持续6年之久的网吧审批禁令。 不过,记者连日走访泉州网吧市场发现,大多经营者对此并不兴奋。走过“黄金时期”的网吧,在2008年以后接连遭遇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冲击后,上座率大幅下降,经营开始走下坡路。最近一两年,泉州接连有网吧歇业、转让。 部分国内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网吧或许已走向“终点”。然而,有的经营者并不甘心。据了解,泉州已有部分网吧向“网咖”转型,希望在上网之余赋予它更多的休闲、便民功能。 网吧,还不想就这样和你说再见。 【现状】
泉州网吧接连转让、歇业 “很多人都不想做网吧了,放不放开有太大意义吗?”在鲤城区南环路一家网吧,经营者黄先生说到网吧审批禁令解除,一脸冷淡。与2007年禁令发布时相比,不管是网吧业主,还是行业主管部门,对网吧的关注热情都大不如前。 黄先生是鲤城网吧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最高峰时经营4家网吧。“第一家是2005年开的,算是黄金时期,很多人都想投资”。特别是网吧审批禁令后,那一纸许可证更是抢手,最火热时甚至炒到二三十万。 不过,2008年以后,基本见不到这样的光景了。特别是近两三年,他眼见一些网吧歇业、业主转行,协会80多个成员网吧,如今已关掉三十多家。就在去年,他将一家网吧转让了,而另外几家的转让信息挂了大半年无人问津,只好重新装修、升级设备。“不升级经营不下去。”黄先生称,多年前炒得火热的许可证,再放下去也许只是一张废纸。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对网吧心灰意冷的,并不只黄先生。市区田安北路一家网吧经营者说,停业意味着前期投入打水漂,继续经营却需要更多投入,非常矛盾;湖心街一位经营者则更直接,“早晚有一天开不下去,我就看有没有人想接手”。 记者从泉州市文广新局了解到,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网吧共有690家,最高峰时共有6.6万多台电脑。据该局文化市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泉州大约有50家网吧停业、歇业。而网吧业内人士称,实际停业的数量应多于50,因为有的网吧停业后并未正式报停。 该局文化市场科有关人士称,目前尚未接到关于网吧审批放开的细则。不过,在他们看来,即便放开了,也不太会有新经营者入行。 【原因】 双重冲击波:金融危机+互联网、手机普及 网吧在泉州的存在时间,也不过十五六年,为何走向没落? ●记者走访中,经营者抱怨最多的就是经营困境,回报周期明显拉长则是最直观的体现。一家在泉州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网吧连锁机构负责人蔡先生举例说,以投资100万的网吧为例,在黄金时期,一年半到两年内基本可以收回成本;而在最近几年,这一周期被拉长到三年多甚至更长。“网吧每3年差不多就需要一次更新换代。换句话说,前面的投资刚收回,马上又要再投资。” 在过去几年间,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员工工资,起初一千二三,现在两千多,主管要三千以上;以前租金一平方米20几元,现在涨到35元;还有每两三年就要升级设备……”黄先生粗算了一笔账,经营成本几乎翻倍。 ●除此之外,就是网吧主要消费群体的“缩水”。而“缩水”现象,与金融危机以及家用电脑、智能机的普及不无关系。 业内人士预估,在网吧消费群体中,外来工至少占七成。2008年金融危机后,工厂关门、外来工减少,对网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一家开在工业区的加盟网吧,附近一企业的工人从8000多人减到现在不到4000人,影响可想而知。”蔡先生说。 而在接下来几年里,互联网、家用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给网吧带来的冲击并不亚于金融危机。在许多经营者看来,网吧最初所具有的社交、娱乐功能已被大大弱化,如今到网吧来聊天、浏览网页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玩大型游戏的。据蔡先生透露:在经营最好时,他旗下加盟网吧平均上座率为八成左右,电脑开机率达到3~5人次/天;而现在平均上座率可能不到5成,有的电脑全天闲置。 ●泉州市文广新局文化市场科相关人士认为,“现在的文化市场越来越多元,比如K歌、看电影,选择多了,网吧受冷落也是必然的”。 【未来】 消亡成定局?部分网吧求转型 存在了十多年的网吧,未来会怎样?调查中,有经营者直言“网吧已经走向终点了”,而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人士也称网吧为“夕阳产业”。 国内有专家称,随着行业的持续萎缩,网吧正在面临消亡。艾媒咨询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网吧大都已变成“游戏吧”,主要吸引年轻用户打一些大型联机游戏。但这也无法维持长久,因为如今游戏制作者的焦点正在逐步向智能手机转移,网吧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就像胶卷一样,网吧这种业态实际上正在被技术发展所淘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也称。 不过,专家项立刚表示,如果积极应对,网吧并不会完全消亡,而是会逐步转型。就目前看来,网吧在游戏体验以及游戏玩家社交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随着诸多网吧在硬件方面的不断更新和网络的提速,大屏幕和高速的网络视频体验也成为网吧的卖点之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泉州已有部分网吧正寻求转型。“单一的网吧肯定是无法生存,必须转型,赋予它其他功能。”蔡先生称,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网吧转型为“网咖”,从2009年起,这一机构旗下部分网吧增加了超市、便民服务项目。尽管目前上网仍是网吧主要经济来源,但蔡先生认为,转型是大趋势,对此也表示看好。 □网民随访: 那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网吧 你有多久没去网吧了?网吧里,是否曾有你的青春回忆?记者连日来随机采访了十余位网民,他们的讲述中依稀有着泉州网吧发展的脉络,里面有没有你的影子呢? 周先生(经商,36岁):我算得上是资深网民,刚有网吧就去“泡吧”,主要是玩游戏,一帮朋友一起去氛围好。到2004年、2005年左右,网吧越开越多,有段时间非常迷恋网游,一星期至少五天泡在网吧。不过,后来一起去的朋友越来越少,我也去得少了,前年还去过,两年没去了。现在在家也能打游戏,不过没有氛围,打得少。 林先生(个体经营者,32岁):我上初中时,泉州刚开始有网吧,在后城那边四五家,网费好像是一小时8块钱。我和几个同学经常跑去那边,一窝一整天,打红警,那时还没QQ,流行“聊天室”。因为逃课,经常被老妈抓现行。2001年家里买电脑,就再没去过网吧。 小苏(企业职员,28岁):可能有三四年没去网吧了。大二大三时还会去,虽然那时宿舍有电脑,但网吧网速快,打游戏有氛围。这两年,家里电脑就有三台,还有平板电脑、手机,光纤10M,可以躺在床上玩,网吧做不到;再说,手机也可以实现很多事情,很多地方都有wifi,没必要去网吧。 张小姐(普通职员,24岁):第一次去网吧应该是小学五年级,2002年左右,跟同学一起去打游戏。那时电脑没现在这么便宜,网吧里经常人挺满的。主要是人多打游戏好玩,偶尔也聊聊天。六年级时家里就买了电脑,基本不去网吧了,偶尔跟同学一起约着去打游戏。 □名词点击 网咖:网咖俗称网络咖啡厅。在国外通常被称为Internet Cafe;在国内,则被叫作网吧。在欧美国家早已流行多年的网咖,最初的角色与功能,主要是为商务人士,提供一个舒适又快速的上网环境。不过,当网咖漂洋过海来到台湾以后,却发展成以青少年为主要客户群的网咖文化。 (来源:百度百科) |
- 2013-11-01无证经营“黑网吧” 石狮三男子面临牢狱之灾
- 2013-10-11内外勾结植木马侵占数十家网吧营业款 18人获刑
- 2013-09-17江西学生杀害班主任续:案发前1天曾被叫去谈话
- 2013-08-2718名网吧收银员植木马侵吞营业款 涉案额逾40万
- 2013-08-24南安水头父亲寻不着7岁儿子? 躲在网吧上网